一、企业签订合同需要做哪些准备
(一)对主体的形式审查
1、法人具有独立的签订合同的资格企业法人是民法典规定的合同主体。对法人的形式审查,就是要看对方的有关证照。
2、分支机构具有独立的签订合同的资格审查法人分支机构的签约能力主要看其是否有独立的营业执照,有独立营业执照这样分支机构虽不具有法人资格,但可以独立签订合同。
3、法人内部的职能部门法人内部职能部门不具有主体资格。其所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合同。现在绝大多数都知道。
(二)对主体的实质审查对企业是否有履约能力的实质审查,关键是对企业资信能力的审查。在
1、对注册资金真实性审查,该种审查方式就是通过公司在成立时,提供的银行存单、验资报告,再去核实上述资料的真实性,审查的目的是确定对方是否有虚假注册的情况。虚假注册主要有以下几种:
(1)验资报告上所注明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存在。
(2)验资报告中所注明的会计事务所虽然存在,但报告书不存在,是假的。以上这两种情况在实践中经常会遇到,特别是在一些由信息中介代办的企业注册中。
(3)验资报告中的实物没有转移所有权。
2、对会计资料的审查。对会计资料的审查可以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是否有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的价值和变现能力如何。
(2)企业负债是否过多。如果负债中有银行债务的情况,那就要进一步查清固定资产是否已经抵押。
(3)流动资金是充足。
3、对股东的审查一方面是审查股东是否真实,有很多企业注册登记的是几个股东,但实际上真正的股东只有一人,其他股东都是假的;还有的企业,注册的股东都是假的,而企业的实际经营者另有其人。
4、对经营历史的审查对经营历史的审查包括:
(1)历史上赢利情况怎样。
(2)曾经做过哪些业务或项目。
(3)履约情况怎样,是否经常发生纠纷。以上是在签订合同前,我们对客户在主体和资信状况方面进行审查的方法。
二、公司签合同需要法人代表签字吗
公司签合同需要法人代表签字并加盖公章。
根据2021年施行的《民法典》第六十一条规定,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代表法人从事民事活动的负责人,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以法人名义从事的民事活动,其法律后果由法人承受。
法人章程或者法人权力机构对法定代表人代表权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第六十二条规定,法定代表人因执行职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民事责任。
法人承担民事责任后,依照法律或者法人章程的规定,可以向有过错的法定代表人追偿。
三、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怎样尽量规避法律风险
(一)要全面分析对方资信、实力;
(二)根据双方的实际情况完善合同文本和相关条款;
(三)要签订书面合同并加盖公章并签字,审查盖章单位和签字人的授权范围;
(四)履行过程中要跟踪审查对方的资信、履约能力等,并保存好履行过程中的相关证据;
(五)出现纠纷时要做好诉讼、调解、变更协议等多种准备;
(六)向专业律师请教并作最后审核。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