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逐出境的适用要根据犯罪性质及罪犯情况决定,可以独立适用、附加适用或同时适用。对于外国人犯罪,我国法院有权独立适用或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维护国家及人民利益。
对于犯罪的外国人,不是所有情况下都适用驱逐出境,而是要根据其犯罪的性质来决定。情节及犯罪分子本人的情况,结合国际间的关系和斗争形势的需要等,可以适用驱逐出境,也可以不适用驱逐出境以独立适用驱逐出境,也可以附加驱逐出境。如某外国人在我国犯盗窃罪,可以单独判处驱逐出境,也可单独判处有期徒刑。某外国人在我国犯间谍罪,可以在判处有期徒刑的同时,附加适用驱逐出境,也可以不附加驱逐出境。对于判处主刑,附加适用驱逐出境的,一般应在主刑执行完毕后,执行驱逐出境。是否判处犯罪的外国人驱逐出境,是独立适用还是附加适用,由人民法院根据维护我们国家和人民利益的需要来决定。这一内容体现了我国的主权原则。我国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外国人在我国境内犯了罪,除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一律适用我国刑法。
什么情况下可以适用驱逐出境?
驱逐出境是指一国政府依据法定程序,将具有某种特定身份或犯罪行为的人驱逐出国的行政行为。在哪些情况下可以适用驱逐出境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的规定,可以适用驱逐出境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 非法居留:指外国人违反中国法律,非法居留或者超出停留证件规定的停留区域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将其驱逐出境。
2. 非法就业:指外国人违反中国法律,在中国境内非法就业或者超出停留证件规定的停留区域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同样可以依法将其驱逐出境。
3. 危害国家安全:指外国人有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或者言论,或者进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安全机关可以依法将其驱逐出境。
4. 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指外国恐怖分子、恐怖主义者或者极端主义者在中国境内进行恐怖主义、极端主义犯罪活动的情形。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依法将其驱逐出境。
需要注意的是,适用驱逐出境需要满足法定条件和程序,并依法进行。同时,驱逐出境是一种严厉的行政处罚,对被驱逐出境的外国人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在适用驱逐出境时,需要认真审查相关证据,确保符合法定程序和法定条件。
驱逐出境是一种行政行为,需要依法进行,并且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进行判断。同时,在适用驱逐出境时,需要尊重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其受到公正的待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五条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