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段内容讲述了保释的适用对象和假释的条件。保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后,如果表现良好并申请,可以提前释放。而假释的条件是犯罪分子需要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
判决后不适用保释了,保释的适用对象为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如果有病能够申请保外就医,如果你服刑过半了且表现良好能够假释。假释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以后,因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因而附条件地将其提前释放的制度。
保 外 就 医 与 假 释 的 关 系
保外就医与假释的关系在于两者都是刑罚执行的方式,但存在一定区别。保外就医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符合一定条件下可以申请离开监狱,接受医疗治疗。而假释则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在服刑期满后,经过法定程序获得提前释放的刑罚执行方式。
从法律角度出发,保外就医和假释均属于刑罚执行的方式,但假释的适用范围较保外就医更为严格。保外就医的罪犯需要符合一定的医疗条件,并经过监狱管理部门的审批,才能申请离开监狱接受治疗。而假释的罪犯则需要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经过法定程序获得提前释放。
在实际执行中,保外就医和假释都具有一定的风险。保外就医容易出现医疗机构的不规范行为,导致罪犯受到不必要的治疗或者加重病情。而假释则容易出现罪犯在假释期间再次犯罪的情况。
因此,在刑罚执行中,需要根据罪犯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保外就医和假释的适用,并制定合理的执行方案。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假释人员的监管,确保刑罚执行的公正和安全和稳定。
保外就医和假释是刑罚执行的方式,但适用对象和条件不同。保外就医适用于符合条件的罪犯,而假释适用于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拘役的罪犯。在实际执行中,需要根据罪犯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保外就医和假释的适用,并制定合理的执行方案。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假释人员的监管,确保刑罚执行的公正和安全和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第六十七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第六十八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第六十九条保证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与本案无牵连;(二)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三)享有政治权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四)有固定的住处和收入。
全文1.2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