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藏、包庇罪是指家庭成员明知他人犯罪,为其提供藏匿、转移、毁灭罪证等帮助,或者提供资金、物资、交通、生活等支持,帮助其逃避法律制裁或者法律责任的行为。家属明知他人犯罪仍为其提供藏匿场所、财物支持,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或法律责任的,就构成窝藏、包庇罪。家属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如果家庭成员犯有犯罪行为,并且他们知晓该行为并且有意向隐瞒公安机关,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窝藏、包庇罪。尤其是当家属明知家庭成员犯罪,仍为其提供藏匿场所、财物支持,帮助其逃脱法律制裁或逃脱法律责任的,家属构成窝藏、包庇罪,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如果家属与家庭成员事前有过通谋的,还要以共犯论处。
家庭成员犯罪如何定性?
家庭成员犯罪如何定性,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情况来进行判断。一般来说,家庭成员之间的犯罪行为可以分为共同犯罪和家庭暴力两种情况。
对于共同犯罪,是指家庭成员之间共同实施的犯罪行为,例如共同盗窃、抢劫、诈骗等。在判断共同犯罪时,需要考虑每个家庭成员在犯罪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各自的犯罪行为与整个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参与了犯罪行为,且各自的犯罪行为在共同犯罪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可以认定共同犯罪成立。
对于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进行的物理或精神上的虐待行为,例如殴打、辱骂、控制等。在判断家庭暴力时,需要考虑家庭暴力行为的具体情况,包括暴力程度、次数、时长、对受害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的伤害程度等。如果家庭暴力行为构成了违法犯罪行为,例如故意伤害罪、虐待罪等,那么可以认定家庭暴力行为构成违法犯罪行为。
家庭成员犯罪如何定性,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情况来进行判断。在判断时需要考虑家庭成员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各自的犯罪行为与整个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如果满足共同犯罪或家庭暴力行为的构成要件,那么可以认定家庭成员犯罪成立。
家庭成员犯罪行为如何定性,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事实和情况来进行判断。在判断时需要考虑家庭成员在犯罪行为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各自的犯罪行为与整个犯罪行为的关联程度。如果满足共同犯罪或家庭暴力行为的构成要件,那么可以认定家庭成员犯罪成立。
《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
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