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外汇管制国家,外汇管理时分为资本项目和经常项目予以管理。简单地说,资本项目就是关于资本的输入与输出的移动,经常项目则是指与贸易及服务交易有关的东西。另外,在外汇管理法律实务中,经常项目下的管理又分为贸易和服务贸易(又称为“非贸易”),分属外汇管理局经常项目处的贸易科和服务贸易科管理。
1、贸易项下中的抵销
虽然对于贸易项下禁止抵销的明确法律依据并不存在,但是,在中国,政府为了管理并把握贸易交易的外汇流入或流出,实行“外汇核销”管理制度,因此,在实务管理上,贸易项下的国际抵销是不被允许且无法实现的。(该原则又被俗称为“收支两条线”,即“收”与“支”之间是不同部门进行管理,不可以经行相互抵扣)
2、服务贸易项下的抵销
在服务贸易项下,像贸易项下的核销这样的制度并不存在。但是,国务院在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汇收支管理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外汇指定银行要加强对服务贸易售付汇凭证的真实性审核,严禁不合理的外汇支付。企业要严格遵照规定,及时足额收汇,不得将外汇滞留境外和私自扣。”因此,在法律上对于服务贸易项下的抵消是被明令禁止的,但是,有的银行往往有这样一种认识“因为外汇管理局并没有相关通知,因此对此并没有禁止”。在实务中,因为外汇管理局很难掌握服务贸易项下的外汇交易信息、服务贸易合同容易造假等原因,在非贸易项下的国际抵销的案例是大量存在的。
一、跨境债权债务转让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民法典》(2021.1.1生效)第五百五十一条:”债务人将债务的全部或者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应当经债权人同意。债务人或者第三人可以催告债权人在合理期限内予以同意,债权人未作表示的,视为不同意。”显然,境内外资银行是否将转让行为通知中资银行,法律效力不完全一致;跨境转让是否完全等同于境内转让,也有必要辨析。
当前境内金融机构的短期外债均受到一定的额度控制。境内金融机构每个工作日的短期外债余额不得超过外汇局核定的指标额。假定境内外资银行跨境转让债权行为合法有效,则其直接的后果是额外增加了中资银行的短期外债负担。中资银行必须到外汇局办理外债登记手续。
全文875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