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规定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船舶是一种主要在地理水中运行的人造交通工具。民用船舶一般分为运输船、工程船、渔船、港务船等。船体一般用于布置动力装置、装载货物、储存燃油和淡水,以及布置其他各种舱室。
海商法是指哪些
海商法是指调整海运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是调整船舶所有人与其他有关各方在海上运输中的民事和商业法律关系。1992年11月7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1993年7月1日起施行,共15章。
主要内容包括:
1、主要调整海运与船舶的关系。海上运输是指海上货物运输和海上客运,包括海江之间、江海之间的直达运输。需要注意的是,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不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货物运输。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装置,但用于军事的除外,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吨以下的小型船舶。船舶包括船舶属具。
2、详细规定了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海上客运合同、船舶租赁合同、海上拖航合同、海上保险合同等。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严格按照国际标准制定,有许多内容来自国际公约或国际惯例的具体规定。但它也有自己的特点。它是一项具体的法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与世界各海运国家的法典或海上商法相比,它也是最新颖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三条本法所称船舶,是指海船和其他海上移动式装置,但是用于军事的、政府公务的船舶和20总吨以下的小型船艇除外。前款所称船舶,包括船舶属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五条船舶经依法登记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有权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航行。船舶非法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航行的,由有关机关予以制止,处以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和拖航,由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船舶经营。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非经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批准,外国籍船舶不得经营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之间的海上运输和拖航。
全文859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