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是刑事案件中的强制措施之一,虽然可以减轻被告人的负担,但并不意味着完全没事。当病情严重程度降低后,患者仍需被收监治疗。如果取保候审期间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法院会被判刑并收监治疗。但如果判缓刑,就不需要收监。因此,取保候审只是暂时的强制措施,被告人仍需承担法律责任。认罪态度较好可以增加缓刑的机会。
尽管严重疾病导致法院强制收监不违法,但当病情严重程度降低后,患者仍需被收监治疗。取保候审后,如果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法院是要被判刑,如果判实刑会被收监;如果判缓刑,就不收监。取保候审只是刑事案件中的强制措施之一,不是取保后就没事或者一定要判缓刑了,认罪态度较好,会增加缓刑的机会。
【 素 材 】 法 院 强 制 收 监 在 哪 些 情 况 下 不 违 法 ?
根据我国《监狱法》规定,只有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法定情形,如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等,法院才可以采取强制收监措施。具体来说,只有在以下情况下,法院强制收监不违法:
1.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
2.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主观恶性极深;
3.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曾实施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以及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的犯罪,后栽又犯。
综上所述,只有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法院才可以强制收监,其他情况下采取强制收监措施均属违法。
取保候审是一种强制措施,但并非所有情况下都可以避免被收监治疗。在严重疾病导致法院强制收监不违法的情况下,病情严重程度降低后,患者仍需被收监治疗。因此,取保候审只是刑事案件中的强制措施之一,并不是取保后就没事或者一定要判缓刑了。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法定情形,如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或者严重危害他人人身安全等,法院才可以采取强制收监措施。综上所述,法院强制收监只有在以上三种情况下才可以实施,其他情况下采取强制收监措施均属违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
全文1.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4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