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应急响应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个级别,分别对应300人以上死亡、50人以上300人以下、10人以上50人以下和10人以下死亡,以及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50人以上300人以下、10人以上50人以下和10人以下的经济损失。
地震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
1.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是指导致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
2.重大地震灾害是指导致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3.较大地震灾害是指导致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4.一般地震灾害是指导致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一定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
四个级别的地震应急响应
根据我国《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地震发生后,应根据地震等级、影响范围、社会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等综合评估,启动相应的地震应急响应。一般情况下,地震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
1. 特别重大地震:地震发生后,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为特别重大地震。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启动特别重大地震应急响应,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启动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2. 重大地震:地震发生后,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为重大地震。启动重大地震应急响应,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负责,启动后,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3. 较大地震:地震发生后,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为较大地震。启动较大地震应急响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启动后,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有关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4. 一般地震:地震发生后,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下的,为一般地震。启动一般地震应急响应,由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负责,启动后,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和有关县、自治县、市、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地震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级别,根据地震等级、影响范围、社会影响程度和发展趋势等综合评估来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特别重大地震是指导致30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占地震发生地省上年国内生产总值1%以上的地震灾害;重大地震是指导致50人以上、30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较大地震是指导致10人以上、5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较重经济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地震是指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下重伤或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下的地震灾害。根据《地震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规定,启动相应的地震应急响应,由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机构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责,启动后,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立即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救援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十二条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制度。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一级为最高级别。
预警级别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确定的部门制定。
全文1.5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