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公司股东的股权分配没有固定的公式。建议分配方法如下:1、现金权益的比例(40%)根据出资额确定;2、非现金权益的比例(50%)根据过去的经验、资源、创业责任等确定;3、保留期权的比例(10%)用于以后的激励。
创业公司应怎样分配股权
创始人各自的价值和贡献到底应如何衡量以下是简*帮提出的初步建议,以供早期阶段的创业者参考:
合伙人的功能角色
首先,创始人可能需要考虑的是公司的各方面功能分别由哪些合伙人负责,当然某些合伙人可能担任多个角色,有些角色可能由各个合伙人分担。我们暂定公司需要三个方面的核心角色:
团队和管理——通常体现为团队的召集者,创业idea的提出和践行者,往往负责公司的融资等战略性事宜,也就是大家通常说的灵魂人物或“老大”;
产品和技术——通常体现为公司产品(技术)开发的主导者,往往是公司的技术合伙人,可能还与老大及负责业务运营的合伙人共同扮演产品经理的角色;
业务和运营——通常体现为公司产品推广和运营的负责人,往往具有相关行业的运营经验、资源和人脉,对公司的收入起主要作用。
根据创业领域不同,各个公司侧重点可能会略有差异,比如:有的公司创业成败主要取决于团队和管理,而有的则更加依赖于产品和技术,还有的企业则可能技术门槛较低,所以业务运营起着决定性作用。进行股权分配时,首先需要考虑的是这几个方面对于公司的重要性,也就是分配股权过程中应当考虑的权重。
合伙人价值和贡献的衡量
从启动资金、人脉、技术等方面考量,衡量创业伙伴各自的价值和贡献。
分配股权都有哪些考量因素
大家可能会发现,这些问题中往往会涉及到(1)团队和管理,(2)产品和技术,以及(3)业务和运营中的一个、两个甚至三个方面,而且各方面的权重会有所差异。当然,并不是以上所有问题都与创业者自己相关,也有可能创业者还需要根据行业特点并针对企业自身特点再考虑更多方面的问题。
股权预留与动态调整
我们一直强调,为了保持创业公司的生命力,股权比例应当取决于创始人的贡献或价值大小,而创始人的贡献或价值是一个动态的指标,所以创始人应当预留股权调整的空间。创业者可以参照上文的考虑因素及权重,定期审查和调整股权比例,使股权比例实现公平合理的划分,并且随着时间推移和现实情况的变化,实现动态的公平合理。
此外,为了保障创始合伙人的共同利益,另外一个重要的股权划分保护机制是股权兑现,也就是创始人手中的股权按照创始人在公司工作的年数或月数逐步兑现。兑现期间最好设定为4—5年,且只有在公司服务满一年才能够拥有公司股权。否则,你的联合创始人可能会在做了半年后中途离开,却在留任合伙人打拼数年公司有起色之后回来声称拥有公司的股权,岂不令人郁闷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全文1.4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