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律事件所导致的精神损害属于精神不快或不适的较低层次的精神损害,不能或不可能得到法律救济。而具备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法律事实造成的精神损害,例如侵权行为,一般具有侵权行为、严重的精神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等要件,否则不具有可赔偿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这个范围将逐步缩小。
由于非法律事件所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害、失恋(除非违反婚约的情况)、特别偏好的价值(例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等。
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所致精神损害。
3、较低层次的精神不快或不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及法治程度不高及其他各因素,这些精神损害不能或不可能得到法律救济。如就餐时服务态度不好或饭菜久待不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这个范围将逐步缩小。
4、不具备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法律事实造成的精神损害。例如,侵权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要件一般为:侵权行为、严重的精神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缺其一则不具有可赔偿性。
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
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在人身损害赔偿中,对于受害人的精神损失所进行的赔偿。其构成要件包括:
1. 受害人身损害:受害人在人身损害赔偿中受到的损失,包括身体损失、器官损害、功能障碍等。
2. 精神损害:受害人的精神受到的损失,包括情感、尊严、名誉等。
3. 因果关系:受害人的精神损害与人身损害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4. 精神损失程度: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应当得到鉴定,并作为精神损害赔偿的依据。
5. 赔偿数额:根据受害人的精神损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确定合理的赔偿数额。
6. 赔偿方式:精神损害赔偿可以包括经济赔偿、社会影响赔偿、精神慰藉等。
总之,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受害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因果关系、精神损失程度、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等。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件,才能构成精神损害赔偿。
精神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包括受害人身损害、精神损害、因果关系、精神损失程度、赔偿数额和赔偿方式等。只有同时满足这些要件,才能构成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因生命、身体、健康遭受侵害,赔偿权利人起诉请求赔偿义务人赔偿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
本条所称“赔偿权利人”,是指因侵权行为或者其他致害原因直接遭受人身损害的受害人以及死亡受害人的近亲属。
本条所称“赔偿义务人”,是指因自己或者他人的侵权行为以及其他致害原因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
第六条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等相关证据确定。赔偿义务人对治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有异议的,应当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医疗费的赔偿数额,按照一审法庭辩论终结前实际发生的数额确定。器官功能恢复训练所必要的康复费、适当的整容费以及其他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第七条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误工时间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确定。受害人因伤致残持续误工的,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前一天。
受害人有固定收入的,误工费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计算。受害人无固定收入的,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计算;受害人不能举证证明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状况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第八条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全文1.7千字,阅读预计需要6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