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从1998年开始直线上升。2004年这样的高峰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最近几年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总死亡人数有所下降,但是2007年、2008年还是在8万人左右。
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施工等道路问题,又如超载、酒驾等管理问题,还有汽车制造的问题,其中,道路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去解决,管理问题需要政府强制和个人自律,汽车制造问题则需要汽车生产厂家来努力。
正因如此,由中汽研、汽车厂商、交管部门等共同参与发起的中国汽车安全主题巡展于今年9月份已经举办到了第三届,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公益性汽车安全普及活动。活动将以提升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普及交通安全知识作为使命,搭建和打造政府、企业、行业机构、媒体、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高端公益平台,共同规范汽车驾驶行为、普及汽车安全知识、提升汽车安全性能、履行汽车安全责任,再次掀起全社会关注安全、了解安全的热潮,构筑一座坚固的汽车安全长城。
全面关注汽车社会中的交通安全问题已经变得刻不容缓。而只有在人、路、车三方面全面提升,才是降低交通事故、提升汽车安全的有效途径。
人:养成良好的驾驶及乘车习惯
人是影响运营安全管理的首要因素。据统计,有80%~85%的交通事故是因人而出,70%的交通事故因为驾驶员失误,其中95%由人为因素引起。人的因素具体表现为四不,即:一不遵守法律法规,二不强化安全意识,三不掌握驾驶技术,四不熟悉行车路线。
权威专家表示,几乎所有的交通事故里都存在违反交通、不良驾驶的行为,对于个人来说,认为自己违规100次、1000次也不会有事故发生,但是我们从恶性事故来看,几乎每起事故都是违规的产物。比如安全带假系的情况非常普遍,任你怎么苦口婆心地说,很多人还是认为舒适比安全重要;有人甚至自己没系安全带,发生事故后认为气囊没有弹出是产品的问题,完全不知道它的作用原理。
此外,良好的习惯也不可或缺。例如在路口一定要先观察后通过,现在路边过于茂密的绿化带也为事故埋下隐患。
车:主被动安全提供多重保护
资料显示,发达国家中有5%的交通事故源于车辆本身的因素,发展中国家的比例则有10%左右。这类事故主要是由车辆的机械故障引起的,比如车辆制动系统失灵、转向失灵、轮胎脱出或爆裂、灯光失效或过于眩目等。近年来,全国范围内因车况不良引发交通事故大幅上升,仅轮胎爆裂引发的交通事故就有19%。
为了提高汽车安全,汽车厂家研发出了很多提升汽车自身安全的技术,如我们大家都熟知的安全带、ABS、安全气囊、ESP等,都是汽车上常用的安全技术。
另外还有新研发的技术,如行人保护技术,是在汽车对行人的碰撞过程中,第一个碰撞部位应该是小腿,所以车辆通过能量吸收结构降低对小腿的伤害,真正导致行人死亡的是头部伤害,在发动机罩和前挡玻璃下支撑这里留了足够的头部缓冲空间。碰撞之后发动机罩是凹下去的,这样设计就是为了缓冲对人的伤害。同时在发动机罩转变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改进,头撞上去以后马上会弯下去,减少对行人的伤害,通过这些技术可有效降低车辆和行人碰撞时对行人的伤害。
未来随着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系列新的技术还有望被引人国内市场。现在最新的汽车安全理念是一体化安全概念,传统汽车安全是以主动安全、被动安全为主,而一体化安全概念把整个事故分为A、B、C、D、E五个阶段,分别指危险出现前、危险出现时、碰撞可能发生时、碰撞无法避免时以及碰撞后的补救,传统被动安全主要是在D和E阶段进行介入,A、B阶段主要是主动安全部分,以往则关注较少。
路:期待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
高速公路上车速更快,事故灾难程度也更大,事故死亡率是普通公路的两倍。随着高速公路里程的增长,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近五年里,全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平均增幅为10.8%,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形势非常严峻。如何提高运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已成为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高速公路的线形设计与交通事故关系较大,例如道路的曲率半径过小、直线距离过长、视距过近、纵坡过大、平纵线形不协调等。其次,道路品质也是影响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的原因之一。例如路面的强度、平整度、稳定性、抗滑性和桥涵结构安全等。同时由于高速公路车速快,路面上很小的障碍物或极小路面结构破损都可能酿造大事故。第三,高速公路沿线的安全设施、设在服务区内以供驾乘人员的服务性设备设施,以及用于交通控制和管理的监控设备、紧急救援电话、可变情报板等,这些设施都是保证安全行车的基础设施。
为了保证高速公路的安全,政府部门需要建立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管理体系,这是一项涉及多个部门、多项技术、多种环节的系统工程,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总方针,重点放在事前防控、事后处置方面,对人、车、路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将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全文2.0千字,阅读预计需要7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