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民怎样保护个人隐私
1、管理好含有隐私的物品。
2、不随意向别人泄露自己的秘密。
3、机警面对别人监听、窥探自己的隐私。
4、尽量不参加涉及含有个人隐私的活动,必要时要约定好保密。
5、掌握网上安全运行知识,避免个人隐私泄露。
6、敢于同侵犯个人隐私权的人作斗争。
7、增强自我保护,加强防范意识。
8、适当保管好自己的隐私。
9、不要轻信别人而透露自己的隐私。
10、不要故意侵犯别人的隐私。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规定,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隐私是自然人的私人生活安宁和不愿为他人知晓的私密空间、私密活动、私密信息。
二、死者的哪些人格权不能侵犯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人格权不得侵犯。
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四条规定,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第九百九十五条规定,人格权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权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的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三、侵犯隐私权的赔偿责任是怎样的
侵犯隐私权主要是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有时会涉及财产赔偿责任以及行政、刑事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八条第一款,我国侵害公民隐私权的责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停止侵害。受害人对于正在发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扬传播受害人的隐私资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领域等,可以请求停止侵害,防止损害结果的发生或扩大等。
2、赔礼道歉。
3、赔偿损失。隐私权的赔偿范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损害进行赔偿;二是对受害人因隐私权受到侵害而产生的其他损失进行赔偿,主要指财产损失。
全文812个字,阅读预计需要3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