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了诈骗罪中“情节特别严重”的认定标准。当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满足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就应被视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主要发起人或共同犯罪中的主要领导人。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如果诈骗数额在10万元以上,并且满足以下任何一种情况,就应被视为“情节特别严重”:1、诈骗集团的主要发起人或共同犯罪中的主要领导人。2、惯犯或者流窜作案危害严重的。3、诈骗法人、其他组织或者个人急需的生产资料,严重影响生产或者造成其他严重损失的。
诈 骗 罪 处 罚 的 相 关 情 况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欺骗手段,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从而自愿放弃其财产或者提供其他财物,使行为人取得财物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处罚如下:
1.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同数额的诈骗罪,处罚也有所差异。对于诈骗罪的审判,法院会根据受害人的损失程度、诈骗手段、次数等因素综合评估,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
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犯罪行为,对受害人造成财产损失。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处罚如下: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在司法实践中,对于不同数额的诈骗罪,处罚也有所差异。对于诈骗罪的审判,法院会根据受害人的损失程度、诈骗手段、次数等因素综合评估,依法作出公正的判决。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全文1.3千字,阅读预计需要5分钟
不想阅读,直接问律师,最快3分钟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