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在我国个人能到法院起诉离婚,具体程序: 1、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提交起诉状,写明诉讼请求、诉讼理由和诉讼证据; 2、法院应当先行调解,调解有...
夫妻双方如果是协议离婚,则不需要去法院,双方直接到民政局办理即可。但如果选择诉讼离婚,则应直接到法院提出诉讼请求,由法院受理之后,即进入诉讼...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一条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第一百二十条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 书写起诉状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由人民法院记入笔录,并告知对方当事人。 第一百二十一条起诉状应当记明下列事项: (一)原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 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 (二)被告的姓名、性别、工作单位、住所等信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等信息; (三)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四)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住所。 以上就是110ask.com小编为您介绍的老公在看守所起诉离婚大概几天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果夫妻之间因感情不和而长期分居,双方也没有共同生活、没有履行夫妻义务,夫妻关系已经名存实亡,那么当分居2年后,双方中的任意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离婚。如果您还有什么疑问,110ask.com提供律师在线咨询服务,欢迎您进行相关法律咨询。
?起诉离婚哪些情况可以直接判离有下列情形之 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1、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2、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3、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4、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5、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1、写民事诉状,第一部分写明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和住所地,第二部分写诉讼请求 a、请求离婚; b、小孩的抚养问题; c、财产依法分割;第三部分写事实与理由,把何时结婚、何时生小孩,因为什么原因离婚等情况写明。诉状最好打印,但最末处必须手签名; 2、到住所地所在基层法院(区或县法院)起诉,在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3、立案的时候递交民事诉状2份、结婚证、夫妻两人的身份证(至少带上自己的)小孩的户口或出生证原件,如果需要法院分割财产,还要带上财产相关证据,如房产证、机动车行驶证等。证据需要交2套复印件(法院案卷中一份,发给对方一份); 4、立案庭审查后,缴费; 5、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法院立案庭,回家等通知; 6、法院给你的案子排期开庭,并将诉状副本、证据及其他材料送达给被告,送达被告后,会通知你开庭时间,你需要去法院领取开庭传票;如果对方也同意离婚,法院可能约你们双方去调解(我国民事案件中,调解是必经程序,开庭前不组织你们调解,开庭时也会问你们愿不愿意调解),如果调解成功,则发《民事调解书》,调解分两种,可能调解离婚,也可能做通你们的工作,不离婚,结案; 7、如果调解不成则开庭,开庭时还无法调解的,就会判决,最终发《民事判决书》; 8、判决可能判决离婚,也可能判不离,一般情况下,第一次起诉离婚的,被告不同意离婚,法院会判决不予准许离婚。你的朋友可以在判决生效6个月后再次起诉离婚。离婚诉讼结束,但如果不服法庭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十五日(裁定十日)内向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逾期不提起上诉,判决书生效。对生效的离婚判决(调解)不服的,按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不能申请再审,只能就有关的财产分割和子女抚育问题申请再审。这个问题的分析。起诉离婚在有些情况下是可以直接叛离的,如重婚或者与他人同居,身有陋习,夫妻感情不和时间较长,以及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下,是被允许直接判离婚的。
1、民事纠纷的被告可以不到庭,法院可以按照缺席判决,属于被告放弃自己的答辩权。被告下落不明不等同于“没有明确的被告”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33条债务人下落不明,但未被宣告失踪,债权人起诉要求清偿债务的,人民法院可以在公告传唤后缺席判决或者按中止诉讼处理。 2、这个诉讼比较麻烦,一般要公告两次,每次两个月。官司打完需要半年。而且如果证据不足,很可能被中止诉讼。 3、这个官司一定要打,除非你放弃债权。如不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启动诉讼,很可能丧失胜诉权。只有取得了胜诉的生效判决,你才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他人欠你的钱才有可能追回。至于欠钱诉讼去法院吗,严重的话可以作为一条途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0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2,279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