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火灾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对象要素:本罪对公共安全的危害表现为两种:危害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和危害大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安全。2、客观...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从实践来看,本罪对公共安全的危害通常表现为,危害重大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放火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1、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本罪也要承担刑事责任; 2、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 3、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 4、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只需要法官的认识活动即可确定的构成要件要素。只需要进行事实判断、知觉的、认识的活动即可确定的要素。通常情况下,我们对记述的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不存在障碍。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在解释构成要件要素和认定是否存在符合构成要件要素的事实时,需要法官的规范的、评价的价值判断才能认定的构成要件要素。即这些用语的含义是需要解释才得适用的,在日常生活用语中没有明确的界限。大致可分为三类:.法律的评价要素。国家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公私财物.经验法则的评价要素。入户抢劫中的“户”,例如,乞丐在桥洞下的住宅、牧民的账篷、渔民的渔船。c.价值的评价要素。猥亵、淫秽物品等。d.“量”的评价要素。如“数额较大”、“严重残疾”、“情节严重”
任何犯罪都包括四个方面的构成要素,即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 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的,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 2、犯罪客观方面是指犯罪活动的客观外在表现,具体包括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以及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其中危害行为是一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3、犯罪主体是指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人。犯罪主体中的“人”包括自然人和单位,其中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自然人成为犯罪主体,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4、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罪过(犯罪的故意或者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 犯罪的故意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故意,另一种是间接故意。 犯罪的过失也分为两种,一是疏忽大意的过失,二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7人已浏览
138人已浏览
207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