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当事人只要如实说明自己的诉求,以及回答法官的提问等即可。具体情形,应该由当事人在法庭上灵活掌握。当事人需要了解如下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
[q 2008-3-1603:49 PM发表 screen.width*0.7){this.resized=tr e; this.width...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声明:
首先,法院保障公民具有陈述的权力。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八条规定,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当事人陈述;(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四)宣读鉴定意见;(五)宣读勘验笔录。其次,当事人具体怎么陈述,没有固定模式。其只需要如实说明情况,勇于承担责任即可。同时,提问者需要了解以下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一)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二)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三)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四)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五)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中止的情形消失后,恢复执行。
原告的陈述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原告提出的诉讼请求或者对他方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的承认。 2、原告提出的法律方面的理由以及反驳对方的法律理由,从而确定审理的基本方向。 3、原告就证据的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的辩驳。 4、原告就案件事实所作的陈述: (1)负举证责任的原告就主要案件事实的陈述 (2)不负担举证责任的对他方主张事实的态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15人已浏览
526人已浏览
629人已浏览
19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