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醉驾不是必须取保候审,但只要符合取保候审条件,就可以向办案人员申请取保候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
法律规定醉驾能取保候审,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七条,对醉酒驾驶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我国规定,保释候审戴手铐的标准如下:保释候审是刑事诉讼期间对嫌疑人的临时强制措施,不是无罪的。在保释期间,不得暂停对案件的调查、起诉和审理。确有犯罪事实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在开庭途中戴手铐;开庭时不得戴手铐。《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对嫌疑人、被告人的保释候审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不得超过六个月。
法律没有规定取除取保候审后多长时间结案。取保候审只是刑事诉讼过程中的一种强制措施,是有条件的在外等待处理结果,并不代表案件的完结。在没有撤案的情况下,仍然会被起诉、判刑。不过,在司法实践中能够取保候审的,都是罪行不重的,也多有判决缓刑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127号)第一百零三条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案情变化,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第一百零四条需要解除取保候审的,由决定取保候审的机关制作解除取保候审决定书、通知书,送达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决定书及时解除取保候审,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保证人和有关单位。
不管是取保候审的被告人,还是被拘留的被告人,开庭审理时一般都不戴手铐。《法院规则》第十三条:刑事在押被告人或者上诉人出庭受审时,穿正装或者便装,不穿监管机构的识别服。在庭审活动中,人民法院不得对被告人或上诉人使用戒具,但认为其人身危险,可能危及法院安全的除外。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18人已浏览
795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20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