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对于纯获利的民事行为,即使接受方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作出的意思表示也是真实有效的。其他人不得以对方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对于纯获利的民事行为,即使接受方是限制行为能力人或者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作出的意思表示也是真实有效的。其他人不得以对方不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受赠人接受遗赠的方式一定要是明示的,如书面或口头等。受遗赠人应当在知道受遗赠后六十日内,作出接受或者放弃受遗赠的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
第16条: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解读:比如母亲怀孕时,胎儿遭受了人身伤害,此条法律赋予了胎儿在出生后提起赔偿的权利。
赠与是一种合意,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它是指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一般要通过签订赠与合同或口头约定等形式来完成。同时,赠与合同本身属于单务合同,但不动产还是动产,需要受赠与人积极的行为,如动产交付和不动产办理转移登记都需要赠与人来配合和办理,否则,并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我国《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所以,赠与是一种合意、双方的法律行为,它需要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 赠与合同虽然属于单务、无偿合同,但仍然需要有当事人双方一致的意思表示才能成立。如果一方有赠与意愿,而另一方无意接受该赠与的,赠与合同不能成立。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一方出于某种考虑而不愿接受对方赠与的情形,如遇此情况,赠与合同不成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1人已浏览
413人已浏览
134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