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因逃逸死亡的,构成交通事故罪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期限一般在十五年以下。被判处有期徒刑的,应当在监狱或者其他执行场所执行。罪犯有劳...
根据刑法,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因此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最高刑为死刑,具体看案情,以下是相关规定:《中华人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被撞后立即死亡,还是肇事司机因逃逸,抢救不及时而致人死亡,还是交通肇事逃逸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造成死亡原因不同,情节轻重也不一样,处罚的种类也不同。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依照刑法规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交通肇事被撞后立即死亡,还是肇事司机因逃逸,抢救不及时而致人死亡,还是交通肇事逃逸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造成死亡原因不同,情节轻重也不一样,处罚的种类也不同。
根据《解释》,“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刑法理论上对“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本书认为,“因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心理态度应限于过失,因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犯罪,为保持犯罪构成的纯洁性,其加重构成的心理态度也应是过失。故《解释》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87人已浏览
387人已浏览
324人已浏览
3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