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适用上述惩罚性赔偿原则的具体情形有五种:(一)商品房买卖合同...
订立合同的双方或者多方,有纠纷的,可以参照下例情况处理: 1,如果合同条款有规定的,按合同条款执行,如果合同条款无相关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违约赔偿的原则: 1、完全赔偿原则。是指因违约方的违约行为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损失,都应由违约方负赔偿责任。即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对方因其违约而引起的现实财产的减少,而是应赔偿对方因合同履行而得到的履行利益。这是对受害人利益实行全面的、充分的保护的有效措施。从公平和等价交换原则看,由于违约方的违约而使受害人遭受损害,违约方也应以自己的财产赔偿全部损害。当然,这种赔偿应限制在法律规定的合理范围内。根据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这里的损失仅指财产损失。也就是说,违约方不仅应赔偿受害人遭受的全部实际损失,还应赔偿可得利益损失,即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损失。实际损失是现存的损失,可以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损失,一般也不会产生争议。关键是要掌握可得利益。 2、合理预见原则。完全赔偿原则是对非违约方的有力保护,但从民法的基本原则出发,应将这种损害赔偿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赔偿损失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这就是合理预见原则,又叫可预见性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预见的主体是违约方; (2)预见的时间是合同订立时; (3)预见的内容是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财产损失的范围;④判断违约方能否预见的标准采用主观和客观相结合的标准,即通常以同类型的社会一般人的预见能力为标准。 3、减轻损害原则。也叫采取适当措施避免损失扩大原则,是指在一方违约并造成损害后,受害人必须采取合理措施以防止损害的扩大,否则,受害人应对扩大部分的损害负责,违约方此时也有权请求从损害赔偿金额中扣除本可避免的损害部分。也就是将减轻损害作为受害人的一项义务看待,并以此限制违约方的赔偿责任。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当事人因防止损失扩大支出的合理费用,由违约方承担。减轻损害原则的构成要件是: (1)损害的发生由违约方所致,受害人对此没有过错; (2)受害人未采取合理措施防止损害扩大; (3)受害人的不当行为造成损害扩大。 4、损益相抵原则。又叫损益同销,是指受害人基于损害发生的同一原因而获得利益时,应将所受利益从所受损害中扣除,以确定损害赔偿范围。这是确定赔偿责任范围的重要规则。根据这一规则,违约既使受害人遭受了损害,又使受害人获得了利益时,法院应责令违约方赔偿受害人全部损害与受害人所得利益的差额,这是净损失、真实损失,但并不是减轻违约方本应承担的责任。
合同履行是指债务人按照合同或法律的规定,全面、适当地完成合同义务,使债权人的债权得以实现。 履行合同的原则是: 1、全面履行原则,要求当事人根据合同约定的标的及其质量、数量、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适当的履行方式,全面完成合同义务的履行原则; 2、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是要求人们在市场活动中注重信用,遵守承诺,诚实不欺骗,在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情况下追求自己的利益,以诚实商人的形象参与经济活动; 三、合作履行原则是指当事人不仅要适当履行合同,还要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协助对方履行债务的原则。
解决合同纠纷的规则是: 1、协商调解必须以当事人自愿为基础; 申请仲裁必须达成有效的仲裁协议; 3、合同纠纷的处理应当依法进行。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不得违反公序良俗; 4、起诉必须符合法定条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40人已浏览
117人已浏览
227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