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
(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犯罪中止和犯罪中断的区别为犯罪中止是无条件放弃犯罪,不存在以后再继续进行该犯罪行为的可能;而中断犯罪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停顿,待以后阻止犯罪进行的条件消失后还要继续进行。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和中止的相同之处是,二者都是在时效期间届满前因一定的法定事由发生而产生阻碍诉讼时效完成的效力。诉讼时效中断与中止的区别在于: (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从法定事由发生后重新开始计算诉讼时效期间,实际是前后两个时效;时效中止是将中止的期间暂停计算,待法定中止事由消除后,继续计算时效期间。
终止和中止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两者法律效力不同、结果不同、产生条件不同 1.两者法律效力不同:中止只是暂时终结了本次程序,并不是对案件的终结,相反,终止后,当事人申请执行利的消灭; 2.结果不同:中止可以再次申请执行,不受申请执行期限的限制。终止是停止执行程序,以后不再恢复; 3.产生条件不同:中止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特殊情况,人民法院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终止是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执行工作无法继续进行或没有必要继续进行的。 《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四条,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97人已浏览
1,377人已浏览
349人已浏览
35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