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诈骗罪侵犯的客...
.诈骗罪成立的要件有:(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对象,也应排除金融机构的贷款。因刑法已于第193条特别规定了贷款诈骗罪。 2、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其次,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再次,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最后,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刑法第266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其实河南省的经济发展情况也算是很好的了,从这点上来看,就会造成对诈骗罪的数额规定偏高。而实际河南省诈骗罪数额标准是多少呢,从上文的解释中看知道,数额较大是5000元,数额巨大为50000元,但如果是数额特别巨大的话则为500000元。
合同构成诈骗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1、诈骗人有诈骗的故意。诈骗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诈骗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2、诈骗人实施了欺诈行为。诈骗行为,是指诈骗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行为,例如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向他方告知真实情况面故意不告知。沉默是否构成欺诈呢?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当行为人有义务说明真实情况而不说明、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3、被诈骗人因诈骗而陷入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构成诈骗,一般必须是被诈骗人的错误认识与诈骗人的诈骗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易言之,如果被诈骗人订立合同,那么必须是诈骗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有密切关系,并且被诈骗人因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错误认识。4、被诈骗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诈骗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诈骗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诈骗。这表明被诈骗人的意思表示与诈骗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现实中,个人或公司遭遇到合同诈骗后很有可能会倾家荡产或濒临破产,可是诈骗行为千奇百怪而且是防不胜防,为了避免合同诈骗的出现,最好先请教专业的律师看看合同的内容以及签订合同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可以请律师陪同签订合同。
诈骗罪具有以下特征:(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出于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二)行为人实施了诈骗行为。至于诈骗财物是归自己挥霍享用,还是转归第三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三)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才能构成犯罪,如果诈骗数额较小,则不构成犯罪。但是诈骗多少公私财物才构成“数额较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没有作出具体规定,可由司法机关依据各地具体情况作出具体规定。“情节严重”以及“情节特别严重”也是如此。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金额方面的具体划分: 第一条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7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135人已浏览
22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