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不适用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类型:1。死刑。根据《刑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以及中国对罪犯的教育、影响和救助政策,不适用于未成年罪犯的死刑,包括...
未成年人犯罪不适用的刑种: 1、死刑。 根据《刑法》第49条的规定,以及我国对于犯罪人的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对未成年罪犯不适用死刑,包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法院量刑时“应当”宣告缓刑的情形,“如果同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对其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应当宣告缓刑:初次犯罪;积极退赃或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具备监护、帮教条件。”未成年罪犯具6种情形或免刑,司法解释规定,未成年罪犯根据其所犯罪行,可能被判处拘役、3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悔罪表现好,并具有下列6种情形之一的,应当依照刑法第37条的规定免予刑事处罚:系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防卫过当或者避险过当;犯罪预备、中止或者未遂;共同犯罪中从犯、胁从犯;犯罪后自首或者有立功表现;其他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 三人年龄在14~18周岁期间,适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相关审理规定,如果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且认罪悔罪态度较好,系初犯,可以免予刑事处罚或者适用缓刑。 另外,法律没有规定被判缓刑的未成年不能上学,毕竟接受教育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如果学校方面同意,可以继续学习的。
如果是未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无论行为是什么性质和情节,因不符合犯罪的主体性构成件,不以犯罪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已经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需要对刑法规定的八种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但是依法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最高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三、常见量刑情节的适用 量刑时要充分考虑各种法定和酌定量刑情节,根据案件的全部犯罪事实以及量刑情节的不同情形,依法确定量刑情节的适用及其调节比例。对严重暴力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毒品犯罪,在确定从宽的幅度时,要从严掌握;对较轻的犯罪要充分体现从宽的政策。对以下常见量刑情节,可以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具体调节比例。本意见尚未规定的其他量刑情节,在量刑时也要予以考虑,并确定适当的调节比例。 1、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60%;同时,对于犯罪对象为未成年人、老人、残疾人、孕妇等弱势人员的,综合考虑犯罪的性质、犯罪的严重程度等情况,可以增加基准刑的20%以下。”因此,根据上述规定,综合计算下来,是可以在基准刑上减10%来进行量刑。但是决定量刑的因素很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应当综合考虑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认识能力、实施犯罪行为的动机和目的、犯罪时的年龄、是否初犯、偶犯、悔罪表现、个人成长经历和一贯表现等情况,予以从宽处罚。 (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30%---60% (2)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减少基准刑的10%--50%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24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200人已浏览
4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