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
这个要看合议庭的评议时间,法律对此没有具体规定,只有对审限的规定。立案后,简易程序三个月审结,不能延长审限,不能审结要转为普通程序;普通程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检察院提起的刑事案件应当在送达起诉书副本10日后开庭。民事案件立案后,还要将你的起诉状在立案后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一般要1个月才开庭。
《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条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十天,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五天,从收到判决和裁定的第二天起计算。第二百二十七条被告人、自诉人和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有权以书面形式或者口头向上级人民法院上诉。经被告人同意,被告人的辩护人和近亲属可以上诉。
首先,起诉立案后,一般需要1-7日将案件从立案庭转到业务庭,但是这个时间不是绝对的。然后,业务法庭法官收到起诉资料后,根据自己的开庭安排开庭时间。但是,审理期限受到3~6个月的法律限制。一般来说,法院立案后,需要分案、分期、举证期限,开庭。正常情况下,立案后一个半月左右开庭,如果法院比较忙,可能光排期就要等一个半月。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因此,立案后能开庭多久,主要取决于受理法院的案件量,但在合法审查限制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5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627人已浏览
33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