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申请执行的期限应当是二年;开始执行,应当在6个月内;至于执行结束的期限,则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法律并无明确的规定。 一、申请执行的期限 《民事...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三条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执行书之日起超过六个月未执行的,申请执行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上一级人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院强制执行的期限 申请的期限为: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6个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人民法院执行生效法律文书,一般应当在 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执行结案,但中止执行的期间应当扣除。中止执 行的情况依《民事诉讼法》第234条第1款第5项规定作出裁定,包括 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等5种情形。 如果你申请强制执行已经立案,法院依法应在6个月内执行结案。 上述《规定》还明确了上级人民法院依法监督下级人民法院的执行结案的,应当制作裁定、决定、通知而不制作的,或应当依法实施具体执行行为而不实施的,应当督促下级法院限期执行,及时作出有关裁定等法律文书,或采取相应措施。 也就是说如果你申请的强制执行已经立案,那么你可依法向上级人民法院请求其督促一审法院尽快执行。 但是如果你的申请强制执行没有立案,那么请再次与强制执行庭交涉,尽快立案。
《民事诉讼法》规定,执行期限为六个月,自执行案件立案之日起计算。法院强制执行是法院根据法律裁判结果对被告人的强制行为。这是一项特殊的强制措施,人民法院执行人应当按照法律文书的规定强制被申请执行人完成指定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自收到执行申请之日起六个月以上未执行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经审查,上级人民法院可以责令原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执行,也可以决定由本院执行或者指令其他人民法院执行。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有权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人民法院有权根据不同情况扣押、冻结、划拨和变更被执行人的财产。人民法院查询、扣押、冻结、划拨、变价的财产不得超出被执行人应当履行义务的范围。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15条的规定: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申请执行时效的中止、中断,适用法律有关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规定。前款规定的期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的,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在我国关于强制执行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知道在刑法上强制执行是一种强制措施,强制执行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启动的,对于法院判决拒不执行的,有关人员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从而保障自身的权利不受侵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7人已浏览
337人已浏览
214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