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合同约定了利息就应该给付,但是,不能超过法律规定的银行存款的4倍,对方不给,可以依法起诉,刑事附带民事。...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赔钱算利息吗,可以会根据以下关于诈骗罪的处罚作出回答: 1、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办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2、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千元以上的,属于“数额较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3万元以上的,属于“数额巨大”。个人诈骗公私财物20万元以上的,属于诈骗数额特别巨大。
信用卡透支消费后,不能按还款日偿还欠款的,银行应当从到期还款日至持卡人实际还款日期间收取一定的透支利息(一般为万分之五)。未能在到期还款日前偿还银行规定的最低还款额的,除透支利息外,还应按最低还款额未偿的一定比例(一般为5%)支付滞纳金。透支利息不应计入诈骗金额,恶意透支犯罪金额仅指透支本金。
合同诈骗罪实际损害的数额应以行为人犯罪数额的大小是对其正确定罪量刑的依据,直接体现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由于合同诈骗的手段多样性及过程复杂性,合同诈骗罪涉及的犯罪数额有自己的特殊性。刑法公布后还没有对合同诈骗罪的犯罪数额问题作过立法或司法解释,目前司法实践中赖以参照的仍然是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该解释第2条对诈骗即遂做了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然而97年刑法又将合同诈骗罪从普通诈骗罪中分离出来,在沿用旧的司法解释,将诈骗罪的数额认定标准套用为合同诈骗罪的认定标准是否合理?为此刑法理论界针对合同诈骗罪的定罪数额标准问题各抒己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1人已浏览
220人已浏览
107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