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1995]48号)(以下简称“48号文”)规定:“三、关于企业兼并转让房地...
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纳税内容包括0.05%的印花税、3%的契税、3%的教育费附加、5%的营业税、7%的城值税等与房地产转让有关的税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土地使用权转让的税费如下: 1、营业税; 二、土地增值税; 三、印花税;等等。
企业转让土地使用权按照现行税法规定需要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费附加,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受让方:契税:按成交价格的3-5%交纳;印花税:按转让合同金额的万分之五交纳。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购入的土地使用权,或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和缴纳的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待该项土地开发时,再将其账面价值转入相关在建工程。 一、取得土地使用权,按照现行税法规定,应当依法缴纳契税、印花税。 1、契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暂行条例》第一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承受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照本条例的规定缴纳契税。因此,取得土地使用权,承受者人(购买人)为契税的纳税人,应当依法缴纳契税。契税是以土地的成交价依照契税税率计算缴纳,即:应纳契税=成交价*适用税率。其中:契税税率,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第三条规定,契税税率为3%-5%。契税的适用税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在前款规定的幅度内按照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由于我无法获得您的信息,不知道您所在省份。因此,您所在省份的具体契税适用税率,请到主管地税局咨询。 2、印花税r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转让土地使用权所立的书据属于产权转移书据,应当按照土地成交价依照万分之五税率贴花或汇总计算缴纳。应纳印花税=成交价*5/10000。3、耕地占用税r如果贵公司征用的是耕地,应当缴纳各地占用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第四条规定,耕地占用税以纳税人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为计税依据,按照规定的适用税额一次性征收。耕地占用税=实际占用的耕地面积*适用税额,各地适用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具体的适用税额,您可以到主管地税咨询。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贷:银行存款附件: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土地出让金、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及地上附着物补偿等收据(或土地转让成交的发票),耕地占用税、契税、印花税税票等。 二、购买土地后,应当缴纳土地使用税r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程序,竞价成功后,出让人与竞得人签订成交确认书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根据合同约定成交时间,为实际取得了土地使用权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使用税条例》第九条第二款规定:征用的非耕地,自批准征用次月起缴纳土地使用税;征用的耕地,自批准征用次年起缴纳土地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实际占用土地面积*单位税额单位税额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幅度内由土地所在地市(县)人民政府确定的,土地使用税按年计算,分期缴纳,具体纳税期限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因此,具体的单位税额和纳税期限,您可以到主管地税咨询。计提借:管理费用-土地使用税贷:应交税费-应交土地使用税上交借:应交税费-应交土地使用税贷:银行存款。 三、交由开发商开发土地借:在建工程贷: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此时只有贵公司与开发商签订的建安合同需要缴纳印花税,按照合同签订金额依照万分之三计算缴纳或贴花,借:管理费用-印花税贷:银行存款暂无其他税费缴纳情形,待开发完工后,视不同情形依照税法规定确定是否应当缴纳税费。综上,企业在转让土地使用权时要注意相关税费的缴纳,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每个企业应尽的义务,如果双方私底下交易且不经过国家相关机构的办理,购买人的权益是无法得到我国法律保障的,因此小编建议要合法的进行转让资产。
一)营业税及附加(出让方): 1、按转让价与购置价的差价缴纳5%的营业税。 2、按缴纳的营业税缴纳7%的城建税和3%的教育费附加。 二)印花税和契税(双方): 1、按产权转移书据(合同)所载金额缴纳0.05%的印花税。 2、按成交价格(合同)缴纳3%的契税(有的地方是5%)。 三)土地增值税(出让方): 1、按取得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的增值额,缴纳土地增值税。 2、规定扣除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开发土地的成本、费用;与转让房地产有关的税金等。 3、税率的确定四档: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50%的部分,税率为3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50%至100%的,税率为4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的100%至200%的,税率为50%;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税率为60%。为计算方便,可以通过速算公式计算:土地增值税税额=增值额*税率-扣除项目金额*速算扣除系数(0、5%、15%、35%分别对应30%、40%、50%、60%税率)。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0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17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