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尊老爱幼是社会的基本道德要求。 赡养老人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公民不得放弃此义务。 你姥姥的子女不得为赡养老人作出约定,当然这种约定是无效的 但...
家庭财产分配及老人赡养协议不是必须公证。《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第一、二款规定,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赡养人应当是被赡养人的晚辈亲属,一般是子女或孙子女、外孙子女,对被赡养人负有赡养义务;被赡养人一般是父母或祖父母、外祖父母。根据规定,赡养协议公证应当由被赡养人或赡养人住所地的公证处管辖。当事人应当向有管辖权的公证处提出申请,填写公证申请表。赡养协议应包括下列主要内容:1.被赡养人和赡养人的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家庭住址;2.被赡养人和赡养人之间的关系;3.赡养人应尽的具体义务。包括照顾被赡养人衣、食、住、行、病、葬的具体措施及对责任田、口粮田,自留地的耕、种、管、收等内容;4.赡养人提供赡养费和其他物质帮助的给付方式、给付时间;5.对被赡养人财产的保护措施;6.协议变更的条件和争议的解决方法;7.违约责任;8.如有履行协议的监督人,应到场并在协议上签字。申办赡养协议公证,当事人应向公证处提交以下证件和材料:1.赡养协议公证申请表;2.当事人的居民身份证或其他身份证明;3.委托代理申请,代理人应提交委托人的授权委托书和代理人的身份证明;4.当事人之间的亲属关系证明;5.赡养协议;6.公证处认为应当提交的其他材料。
赡养协议一般不需要公证。当事人依法订立赡养协议的,自成立时生效。赡养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和老年人的意愿。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公证,应当由本人办理。
公证不是赡养协议生效的条件,只要符合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规定,就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如果进行公证的话,效力会更高一些。经公证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应当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但有相反证据足以推翻该项公证的除外。《宪法》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中国《民法典》也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赡养扶助的主要内容是指在现有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子女在经济上应为父母提供必要的生活用品和费用,在生活上、精神上、感情上对父母应尊敬、关心和照顾。有经济负担能力的成年子女,不分男女、已婚未婚,在父母需要赡养时,都应依法尽力履行这一义务直至父母死亡。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仅发生在婚生子女与父母间,而且也发生在非婚生子女与生父母间,养子女与养父母间和继子女与履行了扶养教育义务的继父母之间。(《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为保障受赡养人的合法权益,《民法典》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对拒不履行者,可以通过诉讼解决,情节恶劣构成犯罪者,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赡养继承协议书是一种当事人为赡养老人和财产继承一事,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本着互谅互让、团结友爱精神,从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经共同协商一致,并征得关系人同意而达成的协议。协议人:(基本情况)关系人:(基本情况)上列当事人为赡养老人和财产继承一事,依照国家法律和政策,本着互谅互让、团结友爱精神,从实际情况和需要出发,经共同协商一致,并征得关系人同意,达成以下协议:以上协议,各协议人均属自愿,保证遵照执行。协议人:关系人:代书并见证:ХХ律师事务所ХХ律师年 月 日赡养形意并不需要进行公证,但是公证之后会对双方更好一点,因为如果双方一旦有了相关的争议的话,一方到法院进行起诉,法院最终是可以用公证的赡养协议来作为判决依据。到时当双方人都必须按照赡养协议的内容来进行承担责任和义务。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69人已浏览
443人已浏览
481人已浏览
11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