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能证明其探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就可以申请中止,但只是暂时的,想永远终止是不可能的。 另外,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中止对方的探视,这样不利于孩子...
能证明其探视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就可以申请中止,但只是暂时的,想永远终止是不可能的。 另外,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中止对方的探视,这样不利于孩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有孩子的家庭离婚之后,通常是由一方直接抚养子女,而另一方则按时支付抚养费。当然,另一方同时也拥有探望孩子的权利。那么,要是父母一方被禁止探望孩子该怎么办。现在,结合我国法律规定,为您做具体分析。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由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夫妻双方离婚时关于一方不得探望孩子的约定,违反了《婚姻法》的规定,属于无效约定。夫妻双方应该从有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角度重新协商探望的方式。无论是离婚中还是离婚后,夫妻双方所要遇到的问题都是是多种多样的,但是,父母与孩子的感情那是谁都无法分割的。可是,现实生活中妻子因为记恨丈夫找“小三”而把自己的孩子藏起来不让孩子见到自己的爸爸,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可是孩子的爸爸该怎么做呢?其实孩子的爸爸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保护其离婚后的子女探望权,可以要求采取强制措施,如拘留、罚款等方式,处罚故意阻挠他行使子女探望权的母亲。同理,如果爸爸也以某种原因禁止探望孩子,妈妈也是可以采取相应法律措施的。亲情是人的天性,呵护亲情,保护基于亲情的权利,也是法律赋予的权力。父母能否顺利地探望子女,既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随着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探望权的界定不再单独以子女为本位,而是充分地兼顾了父母的利益。但是不能顾了一方的利益,而剥夺另一方的利益。所以说,能否处理好探望权这个问题,是伦理价值的体现,也是人类文明的体现。如果发生禁止探望孩子的情形,父母任何一方都可以寻求婚姻家庭律师的帮助,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更重要的是律师比一般人更懂法律,在处理诉讼等相关事务时会为当事人争取最大的利益。离婚父母探视自己子女的权利是任何人都不能剥夺的,如果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一方,不让你探视孩子的话,你可以先与其进行协商,要是协商不成再通过法律途径进行解决。必要时,还能够委托网站的专业律师来帮助你解决相关法律问题。
婚姻法第38条第1款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由此可见,探视权是指夫妻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按照离婚协议或法院判决,遵循一定的方式和时间,探望子女的权利。探视权属于身份权的范畴,是基于父母子女关系而享有的身份权。也是有子女的父或母,基于夫妻离婚而产生的一种身份权。它是一项独立的民事权利。婚姻法第38条第2款规定:“行使探视权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为此探视权的行使有了可靠的法律程序保证。解决了未修改前探视权行使无法定程序作保证的空白,对司法工作者解决此类纠纷和当事人行使探视权均提供了法律依据。当事人经民政部门协议的探视权行使或经法院调解或判决的探视权行使,父或母任何一方不得设置执行障碍,不得拒绝一方行使权利,任何一方侵犯对方权利,都必须承担法律责任。一旦其权利受到侵犯,对方都有独立的民事请求权和申请执行权。婚姻法第38条第3款规定:“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5条也规定:“当事人在履行生效判决、裁定或调解书的过程中,请求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人民法院在征询双方当事人意见后,认为需要中止行使探望权的,依法作出裁定。中止探望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申请通知其恢复探望权的行使”。权利的行使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超过必要的限度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探视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也应遵循这个规律,本着互利原则,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登记离婚或法院判决离婚时,夫妻双方未就探视权提出请求,而在离婚后发生探视权纠纷的,可以“探视权纠纷”为由,单独提起诉讼。综上所述: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依法享有探视子女的权利,另一方则有义务去协助,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协商决定探视的时间以及次数,协商不成,则有人民法院决定,但如果一方探视对子女造成危害的,可由人民法院判决中止探视权。
如果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有权提出中止请求权的当事人可以依法向法院提出申请。由人民法院依法中止探望的权利;中止的事由消失后,应当恢复探望的权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5人已浏览
452人已浏览
263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