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发生环境纠纷时可以通过和解、协商、仲裁、诉讼处理。 2、双方应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私下进行和解,和解不成可提请第三方加以协商解决; 3、协...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纠纷。比如,财产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受到侵害引起的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受害者可以向当地的环保部门反映,依法要求污染企业限期改正,或者对其采取罚款、停业等行政措施。对于所遭受的损害可以通过环境处理程序由环境行政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以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发生环境纠纷后,争议双方可以自行选择适当的途径来解决。一般来说,公民、法人因不服行政主管部门的而产生的争议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赔偿争议,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或者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持调查、处理达成有关协议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受害者可以向当地的环保部门反映,依法要求污染企业限期改正,或者对其采取罚款、停业等行政措施。对于所遭受的损害可以通过环境处理程序由环境行政部门调解处理,调解不成的可以提起民事损害赔偿诉讼。发生环境纠纷后,争议双方可以自行选择适当的途径来解决。一般来说,公民、法人因不服行政主管部门的而产生的争议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公民、法人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害赔偿争议,可以由双方协商解决或者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持调查、处理达成有关协议解决,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在现有的法律中,直接规定环境损害赔偿问题的,《》第124条关于“违反国家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的规定,污染环境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的规定;《法》第41条和几部污染防治法的规定,造成环境污染损害的,有责任排除危害,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或者个人赔偿损失。赔偿责任和额的纠纷,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请求,由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因此受到环境污染造成损害的公民,可以上述法律规定为根据,作为诉讼主体中的原告起诉造成污染的单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4人已浏览
101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