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土地转让的条件在我们国家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关于土地转让有一些限制性的条件,限制条件如下所述,一是新的受让人不得改变出让合同所载明的权利和...
债权债务的转让条件是: (一)必须有合法有效的合同; (二)双务有偿合同; (三)原合同转让人必须与第三方达成转让协议; (4)合同的承担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可以转让。在中国,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因此土地不能出售,但土地使用权可以在单位或个人之间协议转让。
出让土地的使用权是指通过协议出让或招拍挂的形式与国家土地管理部门签订国有土地出让合同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根据现行的法律,出让土地的使用权是可以转让的,但转让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条件,我国房地产管理法第38条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其转让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按照出让合同约定已经支付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 第二,按照出让合同约定进行投资开发,属于房屋建设工程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属于成片开发土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 第三,建成的房屋必须有房屋所有权证书。《房地产转让管理规定》第10条又将上述条件重复规定,这使得出让的国有土地使用权转让的法律条件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凡是未交纳全部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书、未达到法定投资条件的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均认为无效,将发生转让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设定转让条件的目的一是确保土地使用权转让的合法性,二是防止囤积土地和炒买炒卖行为。1995年5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土地转让管理严禁炒卖土地的通知》中规范国有土地的交易活动,制止炒卖土地的内容同样是这一立法目的的考虑。土地的市场价值及经济效应有的时候也取决于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法律上绝对不禁止对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可是,双方也需要了解一下土地使用权转让过程当中涉及到的法律制度。否则的话,双方就算是签了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也有可能因为违反土地转让制度判定为无效。
依照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一般不得进行转让,但经过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符合下列条件者,可进行转让: 1、土地使用者是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领有国有土地使用权; 3、对土地上的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拥有合法的产权; 4、依照《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的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以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17人已浏览
184人已浏览
133人已浏览
9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