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律师对案件公开发表言论,应当依法、客观、公正、审慎,不得发表、散布否定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原则和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论,不得利用网络、媒...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网上发表不当的言论要依据情节而定。依照《治安处罚法》,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日以上10...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其刑法修正案、《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中有关网络谣言的罪名体系为刑事治理网络谣言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法律依据。根据网络谣言的内容和侵犯的客体性质,网络谣言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是危害我国的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国防利益的网络谣言。 此类网络谣言,,因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危害性较大,故构成此类犯罪通常不需要以情节严重或造成严重结果为前提。 2,是危害法律实施或破坏社会稳定的网络谣言。 此类网络谣言发布者或传播者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实施秩序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刑法第二百七十八条规定,煽动群众抗拒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构成煽动抗拒法律实施罪。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规定,编造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3,是侵犯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的名誉、荣誉权的网络谣言。 此类网络谣言发布者侵犯的客体是商事主体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及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自然人的人格尊严及名誉权。 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规定,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构成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构成诽谤罪。 此外,《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五条还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不得制作、复制、发布、传播含有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宗教政策、社会秩序、以及侮辱诽谤他人的信息。
在网络上散布关于疫情的不实言论,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能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的规定,触犯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最高判刑十五年。
咨询者你好,关于你的问题答复如下。 第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六十四条违反本条例的规定,未取得道路运输经营许可,擅自从事道路运输经营的,由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责令停止经营;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10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2万元的,处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所以你的行为已经构成非法营运,运管所有权在上述罚款额度内处以上述处罚,但是你如果认为自己的情节轻微,不应当处罚那么多,你可以提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以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692人已浏览
4,753人已浏览
2,085人已浏览
1,10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