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生效的法律文书必须执行,如果不执行的时候,法院可以对你采取司法拘留的强制措施,你虽然没有拒绝执行,但是没有按照法院生效判决书的要求支付,法院...
我国人民法院案件强制执行的通常方法和手段有如下几种: 1、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 2、扣留、提取被申请执行人的收入。 3、查封...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如果有证据证明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执行法院可以对其处以法拘留、罚款,并强制追回被转移的财产用以执行。 2.如果被执行人确实没有可执行的财产,法院可以下达中止执行的裁定,执行申请人无论什么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了可执行的财产即可以申请恢复执行,永远不会过期。决定是否拿到执行款及拿到执行款的时间: 1.被执行人是否有财产,如果有财产或者提供了财产线索,法院采取执行措施的,在法院按照程序执行后,可以将执行财产支付。对方有财产是拿到执行款的前提条件。2.法院的办事效率。一般情况下,申请执行案件,法院先立案。立案后再将案件转到执行法官处,执行法官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传唤被执行人。在被执行人不同意付款后,可能需要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线索或者法院根据情况采取执行措施。 3.因此,一般情况下,如果对方有财产,法院又积极执行的话,可以在三四个月拿到执行款。反之,则可能拿不到执行款。当然,在执行中,如对方同意调解,达成执行和解的,可以很快拿到执行款。
申请强制执行前,对方转移财产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对方的行为。当事人在申请强制执行前,发现对方无偿转让财产,或者以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的,可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请求人民法院撤销转让财产的行为,人民法院查明情形后,应当作出相应的判决,撤销非法转移财产的行为。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第六项规定,诉讼参与者或其他人拒绝履行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情节处以轻微罚款、拘留的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015年2月4日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该条款进一步解释规定,在法律文书发生法律效力后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等,致使人民法院无法执行的,属于拒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情形。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的判决有执行拒绝执行的能力,情节严重构成拒绝执行判决,判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留或罚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50人已浏览
959人已浏览
215人已浏览
3,79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