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这就是基本原则的核心,也是经过不断的修订,才到了现如今十分完善的状态,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平等原则,它也是是公民开展民事活动时的最基本原则。大家...
遗嘱的无效规则有哪些: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②受胁迫、欺骗所立的遗嘱;③伪造的遗嘱;④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一)重婚的;(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四)未到法定婚龄的。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受胁迫的一方撤销婚姻的请求,应当自结婚登记之日起一年内提出。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当事人请求撤销婚姻的,应当自恢复人身自由之日起一年内提出。无效或被撤销的婚姻,自始无效。当事人不具有夫妻的权利和义务。
民法通则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其父母,如果父母双亡或丧失监护能力,依次是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妹等等。现在的问题是,在未成年人上学期间,脱离其法定监护人实际监护的情况下,发生对其不利的法律后果时,其法定监护人与学校之间经常引起争执:法定监护人认为,孩子到了学校,学校应履行监护职责;学校则认为自己没有监护义务,不应承担责任。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有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权利,其父母(法定监护人)有义务让未成年子女接受教育,而父母在履行这一法定职责时,必须让子女到学校就读,从而出现在学校期间未成年人处于不在其法定监护人监护之下的情形;这种情形下,学校不愿意承担监护人责任,法律也没有规定学校是在校学生的监护人,这是否意味着未成年人在校期间获得了受教育的权利,却丧失了受监护的权利呢?如果不明确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的监护地位,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在子女上学问题上就处于这样一种尴尬境地:不送子女上学就违反了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如果送子女上学,在没有明确学校具有监护职责的情况下,使子女处于法律意义上的无监护状态,又违反了民法通则第十八条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八条关于监护人必须履行监护职责的规定。 那么是否应该明确学校对学生的监护人地位呢?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监护人是特殊主体,分为法定监护和指定监护,都必须在未成年人父母或近亲属中产生,这就从法律上排除了学校作为学生监护人的可能性。但这并不等于排除学校对学生在校期间的监护责任。事实上,未成年人在学校期间的监护权只能由学校行使,监护责任也只能由学校承担,因为学生在校读书,事实上处在学校监护之下,只是这种监护责任的履行应理解为是学校代理学生家长进行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第22条,监护人可以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给他人。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与学生家长构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委托监护关系,而学校对未成年学生的监护职责不过是代理学生家长行使。监护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监督和保护的意思,即保护被监护人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等等。同时“意见”第22条规定,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由监护人承担。我们再来看看民法上的代理问题。根据民法通则第六十三条规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第三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所产生的民事权利和义务由被代理人承担。民法通则第十四条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就是他的监护人。而监护人和法定代理人的法律概念是不一样的,监护人必须为被监护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法定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的代理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则由被代理人承担。明确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是一种事实上的委托监护关系,学校只是代理家长行使监护权,是否就意味着学生在学校受到人身伤害或致他人伤害,学校可以不负责了呢?笔者认为,这也不能一概而论,而是看学校是否有过错,是否尽到了其代理监护的职责。 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第(二)款明确规定,代理人不履行职责而给被代理人造成损害的,应承担民事责任。“意见”的第22条规定:因被监护人的侵权行为需要承担民事责任的,应由监护人承担(另有约定的除外);被委托人确有过错的,负连带责任。也就是说,只有学校有过错,不履行代理人的义务,即不履行学生家长委托的监护义务,给学生造成损害才应该承担责任。不过这种责任是一种代理监护的过错责任,而不是监护人责任。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监护人应无条件为被监护人的行为承担责任,这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无过错责任;而过错责任,必须有过错才应负责。至于学校在从事正常教学活动中,因无法避免的偶然性因素,致使学生受到伤害的,笔者认为,这不属民法调整范围。因为既然国家为了提高国民素质,在宪法和教育法中强制规定了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这就是国家利用其强制力赋予未成年人的一种国家义务,未成年人在履行这一国家义务过程中受到伤害,理应由国家负责,其有权获得国家赔偿。 未成年人再学校学习期间,脱离了法定监护人(父母)的监护,那么学校就应该作为未成年人的暂时监护人存在,学生在学校所发生的事情,应该由学校参与监督保护。确切的说,未成年学生在校期间监护人就是学校,如果有什么事情,其法定监护人是可以找学校了解清楚的。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14人已浏览
252人已浏览
506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