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规定: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或者。犯本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这里所谓“告诉的才处理”,是指犯,被害人自诉告发的,才受理,否则不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例如,因诽谤引起被害人死亡的;引起当地群众公愤的;诽谤外国人影响国际关系的,等等,如果受害人不告诉或不能告诉,人民检察院应提起。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情节严重:(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点击、浏览次数达到5000次以上,或者转发次数达到500次以上;(二)造成受害者或其近亲属精神障碍、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三)两年内因诽谤受到行政处罚,诽谤他人;(4)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辟谣】诽谤他人会被判刑吗?真相:不是分析:情节严重的,诽谤他人会被判刑。如果是泄露和宣传他人隐私,对他人名誉造成不良影响,则是侵犯名誉权,不构成诽谤罪。法人、团体和组织不能成为诽谤罪的犯罪对象。即使善意的举报、揭发、批评中有虚假成分,也不应以诽谤罪论处。【提醒】怎样构成诽谤罪?同时,具备以下要件的,构成诽谤罪:1。本罪侵犯的对象与侮辱罪相同,是他人的人格尊严和名誉权。自然人是犯罪侵犯的对象。2、客观要件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捏造和散布一些虚构事实,足以贬低他人的人格、名誉和严重情节。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上必须是故意的,即行为人知道自己散布了足以损害他人名誉的虚假事实,知道自己的行为会损害他人名誉,希望这个结果发生。行为人的目的是败坏他人的名誉。如果行为人将虚假事实误认为是真实事实的扩散,或者将虚假事实扩散但不损害他人名誉,则不构成诽谤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散布的; 明知是捏造的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散布,情节恶劣的,以“捏造事实诽谤他人”论。 第二条利用信息网络诽谤他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同一诽谤信息实际被点击、浏览次数达到五千次以上,或者被转发次数达到五百次以上的; (二)造成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重后果的; (三)二年内曾因诽谤受过行政处罚,又诽谤他人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71人已浏览
275人已浏览
631人已浏览
21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