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如下: 1.侦查立案。侦查机关接受报案人或控告人的举报,或侦查机关自行发现犯罪线索,予以立案侦查。 2.移送审查起诉。构成...
1、刑事拘留期限:公安机关对涉嫌刑事拘留的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2、逮捕...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侦查阶段(公安阶段); 2、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阶段); 3、审判阶段(法院阶段)。 (一)侦查阶段(公安阶段) 从人被抓一直到案人件移送检察院,这一阶段称“侦查阶段”,一般情况下是三个月左右。主要包括拘留以后一个多月,和执行逮捕以后两个月左右。这一阶段的工作重心在于通过公安部门的侦查,搞清楚案件的来龙去脉、基本事实。 (二)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阶段) 案件由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起诉部门后,即进入了审查起诉阶段。 《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于公安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作出决定,重大、复杂的案件,可以延长半个月。”也就是说,这个阶段在时间上一般是一个月到一个半月。 检察院对案件审查完毕,会出现三种情况: 1、如果确定案件材料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那么检察机关就可以把案件移送法院,由法院判刑。 2、如果认为犯罪嫌疑人行为不构成犯罪,则由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3、如果认为案件证据尚不够充分,确凿,那么可以将案件退回到公安部门重新进行侦查。 (三)审判阶段:(法院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民法院对提起公诉的案件进行审查后,对于起诉书中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且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的,应当决定开庭审判。除涉及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六条下列案件在本法第一百二十四条规定的期限届满不能侦查终结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 (一)交通十分不便的边远地区的重大复杂案件; (二)重大的犯罪集团案件; (三)流窜作案的重大复杂案件; (四)犯罪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重大复杂案件。 第一百五十一条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进行下列工作: (一)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 (二)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对于被告人未委托辩护人的,告知被告人可以委托辩护人,或者在必要的时候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 (三)将开庭的时间、地点在开庭三日以前通知人民检察院; (四)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 (五)公开审判的案件,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1、接受案件:面对控告、自首、报案、扭送、其他,应接受案件。 2、审查:可以选择移送有关机关、立案或不予立案。 3、立案:选择侦查或送往检察机关。 4、侦查 5、破案 6、采取强制措施 7、继续侦查完善证据 8、侦查终结:销案或移送审查起诉。 9、移送审查起诉
刑事案件的办案程序分为三个阶段:1、侦查机关(包括公安机关和检察院反贪局)的侦查阶段,一般在抓到犯罪嫌疑人那天起两个月内,就会完成证据的收集。2、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一般会在一个月内将第一阶段的证据等相关资料进行审查。3、法院的审判阶段,法院会对检察院的起诉予以受理审判得出结果,一般在两个月内审结该案件。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54人已浏览
746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1,8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