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公安机关隐瞒信访事项的,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
公职人员隐瞒不报最重的处分是:降级或者撤职。具体情况如下:1、不按照规定请示、报告重大事项,情节较重的,予以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2、情节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该违法行为的特征是,一是行为侵害的对象必须使他人隐私。二是行为人必须采取偷窥、偷拍、窃听、散布等手段。偷拍导致他人隐私权受到侵犯的,最重的处罚是治安拘留。
在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期间,相关工作人员在代表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门行使职权时,有缓报、瞒报、漏报等严重不负责任行为,导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依照《》第409条的规定,以传染病防治失职罪定罪处罚。从事传染病防治的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严重不负责任,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或者
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适用缓刑不致再危害社会。这是适用缓刑的根本条件。也即有些犯罪分子虽然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是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不能表明不予关押也不致再危害社会,不能宣告缓刑。但必须注意的是,由于犯罪人尚未适用缓刑,因而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只能是审判人员的一种推测或预先判断,这种推测或判断的根据,依法只能是犯罪情节较轻、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在这两个因素中,犯罪情节较轻属于已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较小,应当综合主观恶性与客观危害两个方面加以综合评判。犯罪人悔罪表现较好属于未然之罪的范畴,主要表明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较小,应当根据犯罪人的罪后各种表现,并适当考虑犯罪人的一贯表现作出评判。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49人已浏览
5,354人已浏览
293人已浏览
42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