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民事案件一审的诉讼费收费标准是按案件类型和案件的标的金额来收取;二审的诉讼费收费标准是按不服一审判决部分的上诉请求数额来收取,具体由各省市的...
涉及财产的二审案件的诉讼费收费标准是以上诉金额为基数缴纳诉讼费用,一审、二审的诉讼费均根据国务院颁布的《诉讼费收费办法》进行计算。第十三条,...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二审的审理期限为三个月,从立案之日起算。从递交上诉状到二审立案一般一个月左右。具体开庭时间要看法院的排期,可以及时查询案件承办法官并询问开庭时间。1.二审的审理期限只能从立案之日算起,是三个月。不能以一审结束的时间计算。 (1)上诉人提交上诉状后,一审法院应在5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被上诉人并将全部案卷材料移交二审法院(如果是直接向二审法院提交上诉状,二审法院应在5日内将上诉状交原审法院,原审法院再在5日内走上述程序)。 (2)被上诉人应在15日内提交答辩状。 (3)原审法院收到答辩状后5日内交上诉人。 (4)原审法院收到答辩状、上诉状后,5日内报送二审法院。 (5)二审法院立案后,应在三个月内审结。法律依据: (1)《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上诉状应当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并按照对方当事人或者代表人的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直接向第二审人民法院上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移交原审人民法院。 (2)第一百五十条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应当在五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副本送达上诉人。对方当事人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原审人民法院收到上诉状、答辩状,应当在五日内连同全部案卷和证据,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 (3)第一百五十九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对于民事案件,二审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二审立案之日起30日内作出终审裁定。2.对于刑事案件,二审法院受理上诉案件后应当在2个月以内审结。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法定期限内不能侦查终结的重大复杂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者决定,可以延长二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3.法院会根据案情和审限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开庭时间。
关于二审诉讼费标准: 1、案件受理费: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涉及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不另收费;超过一万元的,超过部分按百分之一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 (4)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没有争议金额的,每件交纳1000元;有争议金额的,按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交纳; (5)治安行政案件,每件交纳30元; (6)专利行政案件,每件交纳400元; (7)无财产争议的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8)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50元; (9)交通事故人身伤害赔偿案件,按财产案件的收费标准交纳案件受理费; (10)破产案件,按照破产企业财产总值依照财产案件收费标准计算,减半交纳,但最高不超过10万元; (11)两个以上的诉讼请求,根据不同的诉讼请求分别计算收取; (12)财产案件,按下表计算交纳受理费: 级数 标的额级距 费率 速算增加额 1 不满1000元 0 50 2 超1000元至5万元 0.04 10 3 超5万元至10万元 0.03 510 4 超10万元至20万元 0.02 1510 5 超20万元至50万元 0.015 2510 6 超50万元至100万元 0.01 5010 7 100万元以上 0.005 10010 案件受理费=标的额级距×费率+速算增加额 (13)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经审查决定再审的案件;当事人对本院一审判决、裁定未提出上诉,一审判决、裁定或调解书已发生法律效力后,当事人又提出申请再审,本院经审查后决定再审的案件,依照上述收费标准收费。 2、申请诉讼保全措施,按下表计算交纳保全费: 级数 标的额级距 费率 速算增加额 1 不满1000元 0 30 2 超1000元至10万元 0.01 20 3 10万元以上 0.005 520 申请费=标的额级距×费率+速算增加额 3、上诉案件由上诉人向上级法院预交二审案件受理费。双方当事人都提出上诉的,应当分别预交。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的金额与一审判决书所确定的一审案件受理费(包括本诉、反诉)金额相等。
离婚案件,每件交纳十元至五十元。涉及财产分割的,财产总额不超过一万元的,不另收费;超过一万元的,超过部分按百分之一交纳。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588人已浏览
562人已浏览
2,906人已浏览
1,26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