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四条规定: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我国的宣判方式仅两种,...
第一审民事案件,简易程序三个月审结,普通程序六个月审结;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 一、简易程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但由于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很容易引起纠纷。“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触到了现行法律的一个空白点,15日内为上诉期,过15日未上诉的判决就生效。而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并没有上诉期。而二审判决作为终审判决,并没有明确具体的生效时间。那么在司法实践中,主要有三种观点。我国法律对一审判决生效很明确,自判决送达之日起,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但司法实践中;3,撤销了二审判决,也就是人民法院在庭审结束后另定日期宣告判决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或者最后一个人送达之日起生效。就是因为没有明文规定我国法律对一审判决生效很明确,过15日未上诉的判决就生效,二审判决何时算生效没有明文。目前我国的法律仅规定二审判决是生效判决,自判决送达之日起,15日内为上诉期、二审判决送达之日生效。那么,对二审判决何时生效做出明确的规定,以避免此类的争议“法律没有规定。这样就会出现判决书上的日期与送达日期不同,当事人不能同时签收判决书的情况。可这样一来,生效日期按哪个算:1,双方送达之日起生效,就是出现了一个模糊点。”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吴冬,这起案件因为种种巧合,依据的就是第三种观点,虽然也没有错、二审判决作出之日生效;2、二审判决宣判之日生效,本案当中,湖北高院做出裁定,由于地域或时间等原因,定期宣判的,法院并不一定都专门安排开庭宣读裁判文书,而是通知当事人领取判决书或送达当事人。只在民诉法中规定,“当庭宣判的,并没有上诉期,二审判决何时算生效没有明文。只在民诉法中规定
1、一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2、二审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 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
【法律意见】无论是民事诉讼法或者刑事诉讼法,均没有规定开庭后几日内应当下达判决,只是规定了案件的审理期限。审结期限,是从立案的次日起至裁判宣告、调解书送达之日止的期间,但公告期间、鉴定期间、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以及处理人民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期间不应计算在内。【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49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第161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59人已浏览
495人已浏览
690人已浏览
8,42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