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以下这些情形可以撤销合同: 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误解者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
合同可撤销的情况有以下这些: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的错...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被视为无效。《民法典》规定,根据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被撤销或者确定无效后,行为人因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不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的损失;各方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即合同无效或者被撤销,合同从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应当回到合同签订前的法律状态。首先,双方应当相互返还对方根据合同支付的财产。不能返还或者不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其次,判断当事人是否有过错,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的责任应该理解为缔约过失责任,而不是违约责任。 根据《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第33~第三十五条因合同被认定被撤销而发生的财产返还和折价补偿、价款返还、损害赔偿等具体适用,以及法院判决考虑的详细情况。 同时,《民法典》第五百零七条规定,合同无效、无效、撤销或者终止的,不影响合同中有关解决争议方法的条款的有效性。即争议解决条款超出合同其他条款的地位,当合同被认定为无效或撤销时,争议解决条款仍然实际应用于双方的争议解决。
以下这些合同可以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等产生错误的认识,致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真实意思相违背,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方没有经验,致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明显违反公平、等价有偿原则的民事行为。 3、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而订立的合同。 (1)欺诈,是行为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行为。 (2)胁迫是指以给对方或亲友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意思的行为。
1、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4、一方或者第三人以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胁迫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8人已浏览
174人已浏览
122人已浏览
17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