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一般属于民事纠纷,可以到法院起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只要符合起诉条件,法院就会受理,不宜按照刑事案件处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必...
起诉书公开是检务公开的核心标志。检察工作公开,要求向社会公开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过程和结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检察工作的公平正义,有效监督检察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你的描述,现在应该是到了法院审判阶段了,如果是证据不足应该释放,但是律师现在不了解案情的详细情况,只能提供大概的咨询,刑事案件中,从公安机关的侦查,到检察院公诉最后到法院审判是刑事案件的基本流程,不知道在整个程序中,你们了解案情有多少,是否聘请律师。
经法院审理,认定存在商业秘密侵权行为,赔偿金额按以下方法确定: 1、受损经营者的赔偿金额根据其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确定; 2、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根据侵权人因侵权获得的利益确定。 3、经营者恶意侵犯商业秘密的,情节严重的,可以按照上述方法确定赔偿金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4、赔偿金额还应包括经营者为制止侵权而支付的合理费用。 5、权利人因侵权而遭受的实际损失,侵权人因侵权而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侵权情节判决给予权利人500万元以下的赔偿。
不包括律师,刑事诉讼中的回避,是侦查人员、检察人员、审判人员等因与案件或案件的当事人具有某种利害关系或其他特殊关系,可能影响刑事案件的公正处理,而不得参加办理该案的一项诉讼制度。回避制度是现代各国刑事诉讼法普遍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西方传统的诉讼理论中有一项著名的“自然公正”原则,即要求任何人不得担任自己为当事人的案件的裁判者,否则由其主持进行的诉讼活动不具有法律效力。根据西方国家的诉讼理论,回避制度的建立,旨在确保法官、陪审员在诉讼中保持中立无偏的地位,使当事人受到公正的对待,尤其是获得公正审判的机会。因而,回避的对象主要限于那些制作裁判书的法官和陪审员,回避也主要在法庭审判阶段适用。我国的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审判人员,而且也适用于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甚至适用于书记员、鉴定人、翻译人员等。这些人员在侦查、起诉、审判等各个诉讼阶段上如果有法定的可能妨碍诉讼公正进行的情形的,均不得主持或参与诉讼的进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00人已浏览
437人已浏览
404人已浏览
26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