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自医疗事故争议受理之日起5日内将 有关材料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暂行办法》第四十条,任何一方当事人对第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第一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申请,或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各级地方医学会和中华医学会。1、我国第一级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也就是说,如果发生医疗纠纷的地点是市辖区,那么该区的医学会负责医疗事故的鉴定;如果发生医疗事故的地点是没有区的市县,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应当是当地市县卫生局的医学会。由于是分级鉴定,鉴定后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书是XX市XX区医疗事故鉴定书,或者是XX市XX县医疗事故鉴定书。二、二级医疗事故鉴定如对初次医疗事故鉴定结论不服,往往在鉴定文件的最后一页,规定当事人可在15日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申请再次鉴定,由省医学会负责再次组织鉴定工作。这是二级医疗事故鉴定。省级医疗事故鉴定程序与市县级医疗事故鉴定程序相同。鉴定机构往往设在省会、直辖市卫生局或医学会,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被告为XX省(自治区)医疗事故鉴定书。3、在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规定中,第三级医疗事故鉴定还规定了中华医学会可以组织疑难、复杂、有全国影响力的医疗事故争议的技术鉴定工作。
医疗事故的认定条件有哪些 1、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是经过考核和卫生行政机关批准或承认,取得相应资格的各级各类卫生技术人员。因诊疗护理工作乃是群体性的活动,有时构成医疗事故的行为人,也可以是从事医疗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人员。 2、医疗事故的行为人必须有诊疗护理工作中的过失。 3、必须是发生在诊疗护理工作中,也包括为此服务的后勤和管理。 4、给病员造成危害的结果,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即“死亡、残废、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功能障碍的”,不及此程度,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5、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必须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否则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如果在发生多因一果的情况下,必须具体分析各自原因与作用,慎重判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1人已浏览
234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