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之间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交往中发生的各种纠纷或摩擦。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有:和解、调解、仲裁及诉讼。 和解是指发生...
1.首先,准备起诉的当事人须满足适格原告的条件,即拥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并且与发生的纠纷存在利益关系,还应满足主体条件(须是公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主要应写明下列事项: 1、当事人的情况。写明原告、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和住所、联系电话等等。 2、当事人是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的,应写明该法人或其它经济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电话等等。 3、有诉讼第三人的应写明第三人的基本情况。 4、请求事项。写明诉讼请人民法院依法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要求,请求事项应写得具体明确。 5、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主要应写清楚民事法律关系存在的事实、发生争议的焦点,起诉依据的法律法规名称及具体条款。 6、结尾部分应写明受诉人民法院的名称,并由当事人签名或盖章,注明起诉的年月日。 7、证据和证据来源。即起诉依据的产权证、公证书、契税凭证、合同、往来信函、视听资料等等一切能证明客观事实的材料。
1.首先,准备起诉的当事人须满足适格原告的条件,即拥有诉讼权利能力和诉讼行为能力,并且与发生的纠纷存在利益关系,还应满足主体条件(须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其次,原告向法院申请立案时,需要提供明确的被告信息,如姓名、号、住址等。3.第三,原告提起诉讼要能清晰的表明自己的诉讼请求,并且能够充分的陈述案件基本事实和理由,以便在立案后法官可以尽快了解和判断案件的基本情况。4.第四,要判断所要提起的诉讼是否应当由主管,比如劳动纠纷应先向劳动争议委员会申请仲裁、约定了仲裁条款的应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还要根据管辖判断规则,选择有管辖权的法院。5.最后,一般情况下,如立案庭经形式审查符合上述条件时,会在七日内予以立案并作出通知;如不符合,也会在七日内作出不予受理的裁定。此外,如果在立案后法官发现不符合起诉条件时,会作出驳回起诉的裁定。对法院作出的不予受理和驳回起诉的裁定,当事人可以申请上诉。
⑴起诉:当事人书面或者口头起诉。咨询民事纠纷怎么起诉,开庭审理:包括法庭调查、法庭辩论、征求最后意见、调解四部分。其中,法庭调查包括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二部分,当事人可以提交新证据。裁判:包括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两种方式。当庭宣判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应立即发给判决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3人已浏览
223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3,0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