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商标侵权,是指: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行为人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或者其他干涉或者阻碍商标所有人使用其注册商...
《商标法》第五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均属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 (一)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侵犯商标确实是违法行为,侵犯者当然需要承担停止侵犯的责任,知道侵犯的行为者必须承担赔偿的责任。情节严重,甚至要承担刑事责任。那么,商标侵权行为是如何认定的呢?商标侵权行为具体如下:具备以下四个构成要件的,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侵权行为:1、必须存在违法行为,即行为者实施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的行为2、必须发生损害事实,即行为者实施的销售假冒商标商品的行为导致商标所有者的损害结果。销售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商品,对权利人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同时也会对有注册商标权的公司等造成商誉损失。财产损失和营业权损失都是损害事实。3、违法行为者主观上有错误,即行为者对销售的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的事实系统应该知道或者知道。4、违法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必须有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违法行为者的销售行为和商标所有者的损害结果有前因结果的关系。
判定是否属于商标侵权行为标准如下:一、未撤销之前的注册商标均应受到保护;二、准确判定近似商标;三、正确判断类似商品;四、不以商品质量的优劣作为判定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的标准;五、商标注册人的违法使用不影响对商标侵权的认定;七、综合衡量其他因素。在商标侵权案件认定过程中,除上述需要把握的因素外,还有可能涉及其他因素,如商标的知名度、显著性、具体使用方式、主观过错程度及商品的零部件与整体之间的关系等。由于个案涉及的其他因素不一致,对商标侵权的认定也会不一致。就商标的知名度而论,即使是驰名商标,也有知名度高低的区别。一般来说,知名度越高,受保护的范围就越宽,他人擅自使用时被认定为商标侵权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企业通过大肆的宣传提高商品知名度,通过品牌效应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而消费者在挑选商品、辨识商品真伪时,通常是认牌购货,也因此导致了因商标引起的商标侵权或者被侵权行为屡见不鲜。那么怎样定义商标侵权行为,商标侵权如何认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7人已浏览
206人已浏览
235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