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可以判缓刑,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盗窃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或者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或者二年内三次盗窃的...
一、从犯处罚是怎样的按照刑法第27条第2款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从犯刑事责任原则的具体适用中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我...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我国刑法对初犯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初犯本身不是法定从轻处罚的情节。中国刑法对偶犯没有明确规定,一般从宽处理刑事政策。初犯是否应从轻处罚,只能根据犯罪的各种情况综合考虑。初犯是第一次犯罪。一般来说,坏习惯不深,容易改变。可以比较累犯从轻处罚,但有些初犯是几种犯罪,甚至可能是惯犯或常务犯。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总是逃避法律网络,所以这些初犯不应从轻处罚。在劳动改革实践中,初犯应与惯犯和累犯分管,以免被惯犯和累犯感染。
1、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确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情节,反映了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犯罪分子的人身危,在量刑时适用的情节。常见的酌定情节主要有以下几种:(1).犯罪动机;(2).犯罪手段;(3).当时的环境和条件,如犯罪时间、地点等;(4).犯罪侵权对象;(5).犯罪造成的损害结果;(6).罪犯的个人情况和一贯表现;(7).罪犯犯犯罪后的态度。.法定情节是指法律明确规定量刑时必须考虑的情节。它不仅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适用于各种犯罪的情节,还包括刑法分则适用于特定犯罪的情节。我国刑法规定了以下四个法定情节:(1).从重处罚情节;(2).从轻处罚情节;(3).减少处罚情节;(4).免除处罚。根据《刑法修正案》第八条,明确指出坦白从司法实践中的酌定量刑情节上升为法定情节,明确规定了坦白的内容和从宽处罚的力度。
(一)酌定量刑情节酌定情节,又称裁判情节,是指刑法没有明文规定,根据立法精神从审判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反映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和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在量刑时酌情适用的情节。 1、犯罪的手段。 2、犯罪的时空及环境条件。 3、犯罪的对象。 4、犯罪造成的危害结果。 5、犯罪的动机。 6、犯罪后的态度。 7、犯罪人的一贯表现。 8、前科。 9、其他酌定情结。 10、人民法院对自愿认罪的被告人,酌情予以从轻处罚。(关于适用普通程序审理被告人认罪案件的若干意见第九条)对从犯量刑时,应该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客观公正进行量刑。 (二)法定量刑情节法定情节,是指法律明文规定在量刑时必须予以考虑的情节。它既包括刑法总则规定的对各种犯罪共同适用的情节,也包括刑法分则对特定犯罪适用的情节。我国刑法共规定了以下四种法定情节: 1、从重处罚情节; 2、从轻处罚情节; 3、减轻处罚情节; 4、免除处罚情节。我国刑法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说明从犯的法定量刑情节包括从轻、减轻和免除处罚三种。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4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62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