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以携带公款潜逃为例,处三年以下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处罚金,没收财产。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
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卷钱逃跑,可能涉嫌贪污,如果是一般公司工作人员,可能涉嫌职务侵占。就贪污罪而言,《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其...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携款30000元逃跑5天时间涉嫌犯罪。员工携带非法所得钱款离职逃逸属于违法行为,具体情况不同,定义不同罪名。其中,“非法所得钱款”包括侵占其他个人或法人的财产、非法挪用的公款、所受贿赂等。员工携带公款逃跑20000以上,就可以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其行为已经构成携款潜逃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挪用公款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规定,携带挪用的公款潜逃的,以贪污罪定罪处罚。
偷逃税款根据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和占应纳税额百分比进行量刑。有偷逃税款的行为但是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如果国家工作人员卷钱逃跑,可能涉嫌贪污,如果是一般公司工作人员,可能涉嫌职务侵占。就贪污罪而言,《刑法》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产的行为。所谓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的人员。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以及依法从事公务的其他人员,以国家工作人员为例。此外,根据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和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没有上述特殊身份的普通公民与上述人员勾结,共同贪污,以贪污罪共犯论处。就职务侵占罪而言,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自己的财产,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35人已浏览
423人已浏览
410人已浏览
31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