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诉人、当事人或者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对证人证言有异议,且该证人证言对案件定罪量刑有重大影响,人民法院认为证人有必要出庭作证的,证人应当出庭作...
控辩双方可以就被告人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问题进行质证、辩论。对于被告人对其审判前供述取得的合法性提出异议和控方为证明其合法性而提供的证据甚...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政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四十一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事实的人,都有出庭作证的义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准许,当事人可以提交书面证言: (1)、当事人在行政程序或者庭前证据交换中对证人证言无异议的; (2)、证人因年迈体弱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3)、证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 (4)、证人因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意外事件无法出庭的; (5)、证人因其他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出庭的。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
此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1、一种观点认为,按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没有权利当庭提交证据。如果确有必要,应由申请证人出庭一方当事人在举证期限届满前向法庭提交。 2、另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目前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并未明确禁止证人当庭提交证据,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应当予以准许。
法庭辩论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组织当事人对法庭调查的事实和证据提出自己的看法,陈述自己的意见,方便人民法院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法庭辩论中当事人应注意哪些问题?首先,法庭辩论应依法进行:先由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再由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然后由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答辩,然后双方依法互相辩论交替进行。一般情况下,当事人之间的辩论得少于三轮。在辩论中,当事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辩论语言要简洁明了,逻辑丰富,不得有侮辱、辱骂等人身攻击性语言;二是辩论要紧紧围绕案件争议的焦点,不要纠缠一些侧枝末节而忽视主题;第三,下一轮发言不得重复上一轮发言的观点和内容;第四,如果你想打断对方的辩护,想和他们辩论,你应该得到法官的许可。根据最高法院的有关规定,法官不得对案件性质、是非责任发表意见,不得与当事人辩论。如果辩论中提出了与案件有关的新事实和证据,审判长有权决定停止辩论,恢复法庭调查;如果有重要事实证据证明法庭调查不清,影响裁判,则应作出延期审理的决定。法庭辩论结束后,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的顺序征求各方的最终意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2人已浏览
356人已浏览
669人已浏览
1,29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