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有犯罪事实。也就是说,受理的事件,嫌疑犯的行为违反了刑律,构成了犯罪。这种犯罪事实客观存在,证据证明不是主观推测,并非没有根据。2、需要...
取保候审是强制措施中对人身的强制程度较轻的一种,适用取保候审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1条、第60条、第65条、第75条的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公安机关应当在一定期限内对他人的举报进行审查,然后作出是否立案的决定。的,应当向举报人出具不立案的收据。
申请取保候审要满足以下条件。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刑事立案意味着进入刑事司法程序。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般刑事案件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侦查阶段、审查起诉阶段和审判阶段。根据案件的复杂程度,刑事案件有三个阶段,从半年到一年半不等。立案后的程序是侦查阶段。在调查阶段,公安机关可以刑事拘留现行犯罪或者重大嫌疑人。对被拘留者,应在拘留后24小时内进行讯问。犯罪嫌疑人可以一次讯问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犯罪嫌疑人可以聘请律师。律师可以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了解犯罪嫌疑人的相关案件,为其提供法律咨询,申请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可能在37日内转为取保候审或刑事逮捕。刑事逮捕之日起,侦查阶段一般为两个月。情节严重,侦查难度大的,可以向上级申请延长,最长可以延长到七个月。对于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案件,公安机关会写出起诉意见书,与案卷材料、证据一起移送同级人民检察院,即进入审查起诉第二阶段。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3人已浏览
302人已浏览
144人已浏览
6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