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共同犯罪存在于交通肇事罪中。但司法解释中有明确限制。只有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车主、承包人或者乘客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未获救助而死亡的...
交通肇事罪是现代交通事故中经常发生的,通常指的就是因为违反了道路交通管理法规之后还造成了重大的交通事故的犯罪行为,在交通事故中导致受害人重伤...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司法解释有明确的限制,只有公司主管、汽车所有者、承包人和乘客指示事故者逃跑,受害者无法救助而死亡的,才是交通事故罪的共犯。其他的不构成。因为交通肇事罪本来就是过失犯罪,不同于故意犯罪。
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这种过失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的心理态度而言。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即行为人在违反规章制度上可能是明知故犯,如酒后驾车、强行超车、超速行驶等,但对自己的违章行为可能发生重大事故,造成严重后果,应当预见而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虽已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造成了严重后果。 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交通肇事罪是一种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
1、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共犯”的问题《解释》第8条第一款规定:“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的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者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共犯论处。”这里的“共犯”就是共同犯罪人。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上述人员已与肇事者共同构成了交通肇事罪,是交通肇事罪的共犯。但是交通肇事罪的主观方面为过失,可以说《解释》开创了过失共同犯罪的司法实务之先河。刑法第25条第二款规定:“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 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可见《解释》对交通肇事罪共犯的解释已明显与刑法的规定相悖,实属非法解释。 2、共同犯罪,是两人以上的共同故意犯罪,这是我国刑法第23条第一款对共同犯罪所下的定义。我国刑法理论界也普遍认为“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的犯罪”。我国刑法没有规定过失共同犯罪,刑法理论界也普遍不承认之。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4人已浏览
139人已浏览
366人已浏览
99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