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我国现行法律体现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款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共两款,都是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
我国现行法律体现惩罚性损害赔偿的法律条款只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 2、《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共两款,都是关于惩罚性损害赔偿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行为的,消费者可以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1倍。这是一项惩罚性赔偿金制度的规定。在我国传统民事法律规范中,实行的是实际赔偿制度。因此惩罚性赔偿的规定,是我国民事法律的一项重大发展。惩罚性赔偿金适用的前提是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时有欺诈行为。欺诈是指经营者采用捏造虚假情况、歪曲事实,掩盖真实情况等手段实施欺骗,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面购买商品、接受服务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欺诈行为的主要表现有:(一)在商品或服务的广告中,制作、发布虚假的、引人误解的广告;(二)对商品的价格作虚假表示;(三)冒用他人的注册商标、冒用质量认证标志、名优标志、伪造商品的产地,冒用他人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四)商品存在瑕疵面不予告知;(五)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的;(六)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七)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面不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八)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九)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十)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等等。欺诈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构成刑法上的诈骗罪。
惩罚性赔偿是指法院在判决的一般赔偿金之外,另行判决加害人支付的保障受害人损失的完全赔偿,并根据受害人或者相对受害人群体遭受的损害或者加害人的非法利润,对加害人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威慑或者防止类似行为的赔偿。
我国现行法律最典型的惩罚性损害赔偿体现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但在房地产交易领域,鉴于开发商相对处于强势地位,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对开发商严重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损害买受人利益的恶意违约和欺诈行为设立了相应的惩罚性赔偿机制。具体情况包括几种:一是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未告知买受人将该房屋抵押给第三人;二、商品房买卖合同订立后,出卖人将该房屋出售给第三人; 三是故意隐瞒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或提供虚假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事实; 第四,故意隐瞒出售房屋已抵押的事实;第五,故意隐瞒出售房屋已出售给第三人或者为拆迁补偿安置房屋的事实。在这五种情况下,如果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或解除,买受人可以要求返还已付房款、利息和损失赔偿,并可以要求出卖人承担不超过已付房款一倍的赔偿责任。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买方最终无法取得房屋,才适用惩罚性赔偿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4人已浏览
287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2,80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